甲沟炎方
甲沟炎是指甲周围皮肤皱襞发生的炎症。临床上将病程在三周以内者称为急性甲沟炎,超过二个月者称为慢性甲沟炎。中医称之为“蛇眼疔”、“沿爪疔”、“代指”等。
本病初起甲沟轻度红肿,疼痛及压痛,有的可自行消退,有的化脓,甚至进一步演变为甲周围炎或甲下脓肿,亦可发展成慢性甲沟炎及慢性指骨骨髓炎,出现慢性窦道,肉芽组织自窦口向外突出。自觉疼痛不适,严重者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一)内治方
仙方活命饮
《医宗金鉴》
穿山甲(炒)3片,皂刺0.3克,当归尾4.5克,甘草节3克,金银花6克,赤芍1.5克,乳香1.5克,没药1.5克,花粉3克,防风2.1克,贝母3克,白芷3克,陈皮4.5克。
化脓生肌,散瘀消肿。
上十三味,好酒煎服。
解毒清热汤加减
《简明中医皮肤病学》
大青叶15克,蒲公英15克,野菊花15克,黄芩10克,生甘草6克,赤芍10克,白茅根30克,丝瓜络10克。
清热泻火,凉血通络。
水煎服,日1剂。
五味消毒饮加味
《实用中医外科学》
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各30克,野菊花、连翘、赤芍各15克,天葵子、黄连、蚤休、生甘草各10克。
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水煎服,日1剂。
清热解毒饮
《皮肤病中医诊疗学》
金银花、蒲公英、牡丹皮、赤芍、生甘草、生大黄、栀子各10克,连翘、浙贝母、赤小豆各12克,炒枳壳6克。
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水煎服,日1剂。
适用于疾病早期毒热蕴结证。
解毒排脓汤加减
《皮肤病中医诊疗学》
地丁、蒲公英、野菊花各12克,赤芍、浙贝母、桔梗、皂刺各10克,赤小豆30克,桑枝、生甘草各6克。
清热解毒,宣泄毒邪。
水煎服,日1剂。
适用于热毒炽盛,甲下或甲旁积脓者。
清暑汤
《中医外科辨病专方手册》
连翘、花粉、赤芍、甘草、滑石、车前草、金银花、泽泻、淡竹叶各等份。
清暑,解毒,利尿。
水煎服,日1剂。
(二)外治方
疔毒洗药
《外科外治疗法》
金银花、黄柏、苦参、紫花地丁、蒲公英、大枫子各30克,连翘、牡丹皮、泽兰各24克,大黄、黑豆各15克,荆芥、防风、白鲜皮、生杏仁、甘草各19克。
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祛腐排脓。
水煎滤渣,趁热熏洗患处,每日1~2次,每次1小时。
涤垢祛腐液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8(3)
鸦胆子、漏芦、连翘、蚕砂、土茯苓、黄精各等份。
清热解毒,除湿消肿,涤垢祛腐。
上药提取、过滤、沉淀、回收、浓缩,加蒸馏水至规定量。分装于瓶中,每瓶m1。
取该液冷湿敷(用6~8层无菌纱布,浸入药液中,稍事拧干,以不滴药液为宜)患处。每日3~5次,每次20分钟。或将该液倒入无菌小瓶(干净的酒杯亦可),让患指(趾)伸入其内浸泡。浸泡的时间与次数同上。若在冬季,药液应适当加温,无冷感即可。
大黄诃子合剂1号
江苏中医,:20(9)
大黄10克,诃子50克,丹参50克,天花粉50克,金银花50克,皂角刺50克。
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祛腐生肌。
将处方药物加水煎煮2次,每次1.5小时,合并2次提取液,浓缩至每毫升相当于药材1克,充分搅拌,过滤,滤液分装毫升玻璃瓶,蒸汽灭菌后冷藏备用。
将无菌纱布用大黄诃子合剂1号浸透,盛于无菌皿内备用。无菌操作剪去部分或全部甲板,充分暴露创面,再用0.5%碘伏或75%酒精消毒。根据创面大小剪取合适的含药纱布数层(一般3~5层)湿敷在创面上,外盖消毒纱布,胶布固定好,日1次,5天后改为2~3日1次。
适用于治疗慢性甲沟炎热盛肉腐型。
大黄诃子合剂2号
江苏中医,:20(9)
大黄10克,诃子50克,丹参50克,天花粉50克,生黄芪50克,乌梅50克。
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祛腐生肌。
将药物加水煎煮2次,每次1.5小时,合并2次提取液,浓缩至每毫升相当于药材1克,充分搅拌,过滤,滤液分装毫升玻璃瓶,蒸汽灭菌后冷藏备用。
将无菌纱布用大黄诃子合剂2号浸透,盛于无菌皿内备用。无菌操作剪去或拔除部分或全部甲板,充分暴露创面,切除肉芽组织后,再用0.5%碘伏或75%酒精消毒。根据创面大小剪取合适的含药纱布数层(一般3~5层)湿敷在创面上,外盖消毒纱布,胶布固定好,日1次,5天后改为2~3日1次。
适用于治疗慢性甲沟炎余毒未尽型。
三黄洗剂
《中医外科辨病专方手册》
大黄、黄柏、黄芩、苦参、蒸馏水、医用石炭酸。
清热、止痒、收敛。
适量,每日4~5次,外涂患处。
雄黄散
《医宗金鉴》
明雄黄6克,冰片0.3克,蟾酥0.6克,轻粉1.5克。
清热解毒。
共研细末,新汲水调浓,重汤炖温,敷于患指,用薄纸盖之。
适用于甲沟炎初期。
如意金黄散
《中国疡科大全》
天花粉、姜黄、黄柏、大黄、白芷、陈皮、天南星、苍术、甘草。
清热除湿,散瘀化痰,止痛消肿。
共研细末,备用。
蜜或茶调外敷。
消疳散
《皮肤病中医诊疗学》
黄连10克,生大黄30克,芙蓉叶20克,栀子15克。
上药研细末。
猪胆汁调膏外涂。
适用于初期红肿,未成脓者。
穿山甲粉
中国社区医师,:(14)
穿山甲适量。
活血通经,消肿排脓。
焙干研粉。
常规消毒,用75%酒精调和穿山甲粉,沿甲沟外涂,外用无菌纱布包扎,每日1次,1周为1个疗程。
合并脓肿形成者切开引流。
乌梅散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2(10)
乌梅肉适量。
消肿,敛疮,蚀肉。
研末。
先用切甲法切除嵌入甲沟中甲板,并清除甲缘高突的肉芽组织,然后用乌梅散外敷疮面,纱布包扎。2~3日换药1次。
适用于治疗嵌甲合并甲沟炎。
乌梅醋验方
《皮肤病中医诊疗学》
乌梅适量。
消肿,敛疮,蚀肉。
上药浸入醋内。
外涂患处。
琥珀膏
《医宗金鉴》
定粉30克,血余炭24克,轻粉12克,银朱21克,花椒14粒,黄蜡克,琥珀1.5克,麻油克。
煨脓生肌。
将血余炭、花椒、麻油炸焦,捞去渣,下黄蜡溶化尽,滤净,倾入瓷碗中,预将定粉、银朱、轻粉、琥珀四味,各研极细,共合一处,徐徐下入油中,用柳枝不时搅之,以冷为度。
红绵纸摊贴。
芙蓉膏
《简明中医皮肤病学》
芙蓉叶10克,大黄10克,黄芩10克,泽兰叶10克,黄柏10克,黄连10克。
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以上共研细面,过箩,用凡士林调成20%软膏。
外敷患处。
适用于局部红肿疼痛而未成脓时。
化毒散软膏
《简明中医皮肤病学》
化毒散20克,凡士林80克。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上药调匀成膏。
直接外用或摊纱布上外敷。
适用于局部化脓者。化毒散:川黄连、乳香、没药、贝母各60克,天花粉、大黄、赤芍各克,雄黄60克,甘草45克,牛黄12克,冰片15克。
赞赏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