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情况:在最初出现各种症状时,该场采取了一些措施,在料中加入葡萄糖和阿莫西林拌料和饮水;一周后症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继而出现呼吸道的症状,遂按照呼吸道疾病的方法治疗,在料中混合氟笨尼考、替米考星、清温败毒散连续7天;大约10天后,猪场进行圆环病毒紧急接种疫苗,然而也没有大的好转,于是对个别严重的猪只按照皮肤病和猪丹毒治疗,注射了控制性药物青链霉素、阿莫西林、鱼腥草等,有一定效果,但控制效果依旧不乐观。
基于该场反映的情况,加上我对整个猪场的走访观察,并详细询问了猪的品种、饲养、管理情况及饲料的原料、堆放、保存情况,后发现了两个问题:一是饲养员在高温高湿的情况下每天中午用水管冲圈,同时没有注意料槽饲料的保护,猪只在采食时对湿料有拒食的现象,料槽周边剩有部分脚料,整个圈舍虽然凉爽但湿度太大。二是料库卫生状况不好,通风欠缺,一次性地加工饲料过多,饲料在塑料袋中有发热的现象。
针对我个人的观察和经验,对该猪场给出了一下三点想法:(1)该场发生的情况并非是猪群的呼吸道性疾病,所以使用呼吸道的药物控制无效;(2)个别猪只有皮肤病症状绝非单纯的皮肤细菌性感染和猪丹毒引起;(3)猪群不稳定和死亡很有可能是饲料霉菌毒素造成的。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霉菌毒素。霉菌,普遍存在于猪饲料和饲养的圈舍中。霉菌的存在可以损害营养成分,还可以产生对动物、人类和植物都具有较大毒性的代谢物--霉菌毒素。霉菌毒素污染饲料后,会导致饲料营养价值下降,从而降低动物生产性能、免疫力,严重会损害猪只的各个器官,如肺、心、肝、肾、肠道等,使抗病力下降,造成不明原因疾病频发、使用抗生素无效等,还会造成繁殖性的障碍,如不育、流产、死胎、假发情、精子活力下降等。霉菌毒素对猪只的影响是很敏感的,但是很少引起急性病变,一般慢性刺激最多,所以成为养猪业经济效益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霉菌毒素从何而来。主要有两种:田间毒素和贮藏毒素。
田间霉菌主要是:干旱、洪水、土地不肥沃、高密度种植、昆虫或机械损伤、收获期晚造成的。
贮藏毒素主要是:储藏条件中的温度、湿度不合适,残余剩料,卫生不好等因素产生的。像该猪场出现的问题主要就是自身储藏的时候产生的。
适宜霉菌发生的条件较多:1、饲料的水分,含水量在11.5%-22%之间时最有利于霉菌毒素的产生;2、空气湿度:最佳湿度为80%-%;3、温度: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3℃-32℃;4、空气:霉菌属好氧菌;5、能量:能量越高的饲料越有利于霉菌的生长;6、PH值:中性环境有利于霉菌生长。
霉菌毒素的主要种类和危害:
霉菌的主要种类 主要危害
黄曲霉毒素 最主要造成肝癌、中毒症状、肝脏损伤
玉米赤霉烯酮 俗称雌激素综合症性毒素
呕吐素(DON) 减少猪的采食量,抑制免疫机能
T-2毒素 剧毒——拒食、呕吐、脱毛和组织出血
赭曲霉毒素 霉菌肾毒素,致使肾、肝中毒
烟曲霉毒素 肺水肿,胚胎受损,免疫力降低
霉菌毒素危害猪只生产的主要临床表现有以下的方面:
1、皮肤仓白、被毛粗乱,生长迟缓、消瘦,不明原因的疾病频发,顽固性下痢,但是使用抗生素和疫苗时有少许效果,停药继续发生。
2、饲料转化率降低。
3、剖解有时可见肝、肾脏受损(充血出血)。
4、抗体水平低并高低不匀。
5、不孕不育,受胎率降低。
6、流产和胚胎早期死亡增加。初生仔猪弱仔、八字腿数增加。
7、假发情、阴户红肿,或不发情。
8、子宫脱、肛脱明显增加。
9、精子活力下降。
10、采食量下降、拒食甚至呕吐。
11、皮肤炎症(乳房、嘴鼻部和耳部边缘皮肤)、眼结膜炎。黄疸、慢性肝机能障碍。胸腔积液、急性肺水肿。
12、耳尖和尾部坏死,无乳。
通过我的讲解分析老板比较认可,于是针对重点问题我给出了一套具体措施:1、选择好的原料,从源头把控;2、加强猪群的管理,气候温高湿度大时,要清理好圈舍的污染物,干扫,尽可能不去用水管冲洗,更不可浸泡饲料,采食区保持环境的干凉;3、搞好料库的卫生,控制温度、湿度,采用当天吃当天拌料的原则,不搅拌过夜料,不食用发烧料,可以添加维生素,氨基酸等;4、常年使用脱霉产品,特别在当前季节要大剂量加入。在饮水中加葡萄糖3-5Kg,10%多西环素1Kg/吨水连续饮用7天,拌料中加上新霉吸安2Kg和绿益态1Kg混合1吨料使用20天,以后常年使用新霉吸安1Kg加绿益态g每吨料。
7月上旬到下旬期间,我每隔5天对该场进行电话回访,在完全按照以上建议做好整群的管理和饲养后,猪只突然死亡的现象没有再出现,皮肤病的症状得到了有效地控制,整个猪场生产成绩显著提升。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