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甲沟炎专科治疗医院 >> 甲沟炎常识 >> 医学检验知识

医学检验知识

 

化验前的准备,

您做对了吗?

医院看病,医生在制定吃药打针等治疗方案之前,往往需要做些常规化验检查。检验科医护人员在标本采集时,常常会发现,一些病人随意用一个小瓶子或塑料袋盛着尿液或者把需化验的粪便放在尿布上直接拿来化验,或者是在进餐后来验肝功能和血脂等情况。殊不知,这些标本都不符合要求,难以得到准确的化验结果。因此,为了获得准确的化验结果,除了医生细化相关检验前的宣教告知外,患者应该了解一些影响化验结果的因素,并认真地遵医嘱做好化验前的准备,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化验结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打下基础。

●静脉血液检查

提到静脉血液检查,病人就会联想到抽血和疼痛,心情便会有不同程度的紧张,小孩还可能会大哭大闹。抽血固然会疼,但程度很轻,紧张甚至恐惧主要是心理作用。为保证化验结果的稳定和准确,病人应给予积极的配合,保持放松状态。

★抽血前尽量减少运动量运动时由于能量消耗、体液丢失、呼吸剧烈,可使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一时性升高,血清钾、钠、钙离子、白蛋白、血糖等变化不定。

★抽血前尽量避免服药抽血化验中若涉及肝功能、血脂、肾功能等生化检验项目,最好安排在早上进行,抽血前不要吃食物,保持空腹,可以喝少量的水,除某些必须按时服用的药物以外,尽量将其他药物移到抽血之后再服用。这是因为吃食物或服药后,病人血中某些化学成分发生改变,会影响化验结果。同时,早医院的安排,以便于及时得到化验结果。当然,抽血前应尽量清洁抽血部位的皮肤。

★抽血量各不相同抽血量的多少是根据化验内容的不同及项目的多少来决定的,抽血量一般在毫升-0毫升,最多不会超过50毫升。

经常听患者说“抽了这么多的血需要多少营养才能补回来呢?”其实这完全没有必要担心和紧张,因为这仅占人体全部血量的0.05%-0.3%,不需要额外补充营养,人体完全可自动进行调整和适应。

●尿液检查

同血标本一样,尿液标本受饮食、运动、药物量等因素的影响也较大,特别是饮食的影响,因此,它的留取也是有严格的要求。尿液根据采集时间可分为晨尿、随意尿、空腹尿,计时尿(小时、3小时、1小时、4小时)等。

★晨尿是指清晨起床后的第一次尿标本,因为尿液在体内经过一夜的沉积或浓缩,病理物质的浓度相对较高易被检出。

★随机尿即随意一次尿,留取方便,但受饮食、运动、药物影响较甚,易于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如饮食性蛋白尿,饮食性糖尿,维生素C干扰潜血结果等。

★空腹尿为进餐后4小时左右排尿,收集下1次的尿液供化验,主要用于了解葡萄糖代谢情况。

★计时尿不论几小时,均应于计时开始排空尿液,然后于规定时间内排尿,计时尿多用于肾功能和有形成成分排出率的评估,亦用于计算淀粉酶或肌酐的排出率。4小时尿多用于化学组分的测定。尿液原则上不用防腐剂为好,如需1小时或4小时尿,首选以冷藏为妥,其次为根据检验申请加用合适的防腐剂。

◆留取尿液须知

◆留尿液标本时预先选好能装0毫升以上的广口玻璃瓶,用前一定要洗干净。医院配备的一次性尿杯。

◆化验尿前,勿过多饮水,饮水过多可使尿液稀释,导致结果偏低。

◆最好留取早上第一次尿标本送检。留尿时,先尿出一些后再取。

◆在尿液化验中,红细胞是非常重要的“考查对象”。妇女尿中常混有阴道分泌物,因此在经期或排卵期一定不能做尿液检查。因为这时候的红细胞形态是被破坏的,而且数量也会改变。

◆查尿糖前不宜服用有还原性质的药品,如维生素C、水杨酸类及链霉素等,因这类药物可导致尿糖试验假阳性结果。

◆另外,憋尿会大大破坏红细胞的形态,而且尿液的PH值也随之改变。

●粪便检查

粪便标本的检测对判断消化系统疾病有重要参考价值。许多人会认为留取粪便很简单,既不要消毒又不需要空腹,直接留出来后送到检验科化验。其实留取粪便标本也是很有讲究的。粪便留取的部位、多少、饮食都会影响粪便检测的结果。

◆留取粪便的容器要干净。医院都会免费提供一次性粪便容器,病人可以取用。千万不要将粪便直接用尿布包裹着送检,因为尿布会吸附粪便的粘液和细胞成分,导致假阴性结果。

◆粪便标本不应污染容器外表,且不要装得太满,30克容器内装大拇指指甲盖大小的粪便为妥。

◆如大便上有粘液或是血液,应采集此处标本,以提高阳性率,而且应在采集后30分钟内送检,放置过久易导致细胞的破坏。

◆如检查虫体或绦虫头节,应全部粪便送检。如检查蛲虫则不必送验粪便,而应于晨起排便前用棉拭擦肛门周围,可得虫卵。

◆查大便潜血前不能食用动物血、肉、肝或富含叶绿素的蔬菜,以及铁剂和中药等。这些食物会使检验结果呈现假阳性。

总之,要想得到准确的结果,必须从标本采集的源头抓起。试想,如果标本不合格,再准确的化验方法做出的结果也不能充分反映实际病情。所以,病人要认真按照医生的嘱咐,做好化验前的准备及注意事项,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化验结果,给临床医生提供真实的参考依据。

检验知识

血尿酸检测时的

注意事项

血尿酸增高主要见于痛风,但少数痛风患者在痛风发作时血尿酸测定正常。血尿酸增高无痛风发作者为高尿酸血症。检查后如果一次血尿酸测定结果偏高,最好再复查一次,因为尿酸受饮食和药物的影响很大。

(1)病人应在清晨空腹状态下抽血送检。严格地说,病人在抽血的前3日即应避免吃高嘌呤饮食,如海鲜、动物内脏,并禁止饮酒、避免剧烈运动,如奔跑、快速登楼、负重或挑担等,因为剧烈运动可使血尿酸升高。

()避免可导致尿酸假性增高的药物;暂停应用各种影响肾功能的药物;水杨酸类药物阿司匹林、降血压药、利尿剂、泰尔登等。

如何正确解读

检验报告单

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不断被检验医学领域吸收应用,使检验医学的发展超乎预料,高度自动化、高度信息化,高速度和高通量成为检验医学工作的现代化特征,检验医学的现代化使检验项目越来越多,检测准确度和精确度也不断提高。在医疗行为过程中,医生通过体检结果及检验结果的变化趋势,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需要凭借全面的检验结果作为依据,诊断疾病;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医生要通过检验结果的变化来观察治疗效果、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在疾病康复过程中,要定期进行化验,监测是否复发、是否继续用药,一切医疗活动,离不开检验的协助。

然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使高科技含量的检验项目不断被开发,可供患者及医生选择检验项目越来越多,这也给病人和健康体检者带来困惑:哪些项目该检查?哪些项目最重要?这些检验项目有什么意义?医院就诊的患者想了解的。当有些患者拿到自己的检验报告单,发现检验结果出现“上、下”箭头时,会非常恐慌,以为自己的一定是生病了,急于想知道自己得了啥病?病情如何?预后怎样?实际上可能是虚惊一场;也有些患者看到自己的检验报告各项指标都没有超出正常范围,以为一切皆好,万事大吉了,可有时候检验结果虽然在正常范围,却不能完全排除身体潜在疾病的可能,如检查指标处于“临界值”的“准病人”,虽然不一定需要服药治疗,但也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饮食结构、适量增加运动量。再次复检时,要特别留意这些曾处于“临界值”的项目,如果通过一段时间的饮食、运动调整仍无法缓解,应立即就医。

由此,拿到自己的检验报告,面对密密麻麻的数字和代号,不能着急,要对照检验报告单上的正常参考范围,正确理解报告单内出现的临界值及异常结果。但在判读检验结果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要注意正常参考值范围

一般而言,化验结果如果在正常参考范围以内,可视作“正常”,高于或低于这个范围,视作“异常”。但目前参考值范围的设定通常是以95%正常人群平均测定值来确定的,还有5%的正常人不在此范围之内,或高于上限或低于下线(但与上限、下限相差不会太大)。所以,出现偏低或偏高的现象,不一定有病。另外正常参考值范围也会因性别、年龄、检验方法、检测系统不同而有差异,医院就诊,医院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再判断是否正常。

.注意不同人群不同生理状态下检验结果的变化

测定结果“异常”是否一定有病呢?不一定,一般来说,检验结果异常,临床上一定要结合病人的体征及其他结果综合判断,就拿甲胎蛋白(AFP)来说,此项目是最常规的肿瘤筛查项目,如果成人AFP明显增高则可能是原发性肝癌,但有50%的肝炎和肝硬化的病人也有增高,而妊娠妇女AFP增高,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再比如,高原地区红细胞数量及血红蛋白含量普遍高于平原地区,在平原地区属正常范围而在高原地区出现同样的结果可则能是贫血患者。因此,当发现检验报告某些指标出现异常时,应该先请专科医生帮忙解读,在医生的指导下对自己的情况做客观的判断。


转载请注明:http://www.ddnhj.com/wahl/134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