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里,一位妈妈带着儿子冬冬急匆匆地找到儿科医生。
妈妈一边倒出包里的药,一边焦急地对医生说:“你看你看,我们跑遍了全国各地,开了那么多药,就是为了给他治这个病!”
电视剧《儿科医生》截图
妈妈口中所说的“病”,就是:啃指甲!
这不,一旁的冬冬还在咬。妈妈看得着急,不断地将冬冬的手按到桌子上,阻止他啃指甲……
电视剧《儿科医生》截图
以上是电视剧《儿科医生》中的一个片段。
相信很多家长也遇到过冬冬妈妈一样的问题:孩子爱啃指甲。
爱啃指甲正常吗?冬冬妈是不是太夸张了?
事实上,这个不起眼的习惯,对孩子的危害却不小!
一般来说,2岁内,宝宝啃咬手指是因为处于口腔敏感期,主要是用口来玩耍、认识自己的身体,这一时期啃指甲是正常行为。只要经常保持孩子手的清洁卫生,以免病从口入,就可以了。
但是如果宝贝3岁以上了仍经常啃指甲、咬手指,爸妈就要注意了,因为这关系到孩子的以下健康问题哦:
01
影响下颌发育,导致牙齿排列异常
幼儿时期的孩子牙齿正处于生长阶段,过于频繁地用牙齿啃咬指甲,会导致牙齿发育变形,出现地包天、牙齿松动等问题,影响牙齿美观。
此外,指甲碎片残留在牙龈中,还可能造成牙龈炎或牙龈脓肿。
02
造成口腔及肠道细菌感染
出于好奇,小孩子总是喜欢这里摸那里爬,指甲缝很容易藏满细菌。
所以在啃指甲时,这些细菌进入孩子的口腔和肠胃,很可能引起口腔疾病、呕吐和腹泻。
03
引发甲沟炎、甚至指甲不再长
如果指甲被咬得特别短,甲沟就很容易损伤,轻则甲沟炎,重则甲床受损严重,导致指甲永久性缩短,指甲可能就长不回来了。
关于孩子啃指甲的原因,爸爸妈妈们可能听别人说过,宝宝啃指甲是缺锌等微量元素、是肚子里有蛔虫、是缺维生素等等。
然而事实是,宝宝出现啃咬指甲的行为,常常是心理因素,而不是身体缺乏维生素。
心理学研究显示:“啃咬”动作,能够给予孩子心理上的慰藉,是孩子内心抑制焦虑、得到暂时安心的方式。
所以当孩子有紧张、焦虑、沮丧、缺乏安全感等情绪时,就会通过啃指甲的行为来缓解。
文章开头的故事中,医生问起冬冬的情况,妈妈说:“孩子从小就这样,但是不明显,后来上学以后更明显。我没办法,就往他手上抹盐、抹辣椒、抹芥末,后来我又发现,他考试越考不好啃得越厉害。”
电视剧《儿科医生》截图
考试越不好(紧张),啃指甲越厉害;从小就这样,上学后(压力大)更明显。这些迹象都表明孩子啃指甲与心理发展紧密相关。
儿童心理学家佩斯也指出:啃指甲“上瘾”的孩子,长大之后会有“自虐倾向”。他们的性格往往偏激、充满暴力、还会孤僻不合群……而这些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家长该怎么阻止孩子啃指甲呢?
01
不粗暴制止
面对孩子爱啃指甲的问题,爸爸妈妈首先不要“如临大敌”一般,随时随地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