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甲沟炎专科治疗医院 >> 甲沟炎常识 >> 让艾灸疗效加倍的灸法隔姜灸隔葱灸

让艾灸疗效加倍的灸法隔姜灸隔葱灸

 

现在很多朋友都做起了艾灸调理,有的效果很好,有的没什么效果,也有的效果好一阵坏一阵的。这都是很正常的,原因如下:

一、每个人的体质状况都不一样,灸的感觉和效果自然不同,但凡虚、寒、湿等症艾灸皆有非常好的效果,而夹杂热证、实证的,艾灸起来就比较麻烦。

二、艾灸的方法不一样,取的穴位是否恰当也很重要。全面配好穴不太简单,需要自己不断学习中医知识,感受自己体质状况和问题点。但是艾灸自有简便之处,自古以来都是老百姓自己摸索着灸,就解决了很多问题的,艾灸可以参考以下四个简单原则:

1、艾灸的时间和力度要和自己身体的虚寒程度成正比,时间和力度是没有标准的,有记载连续灸百会一天一夜的,也有灸10分钟即口干舌燥的。虚寒重的艾灸火力和时间可以相应增大,反之不要一味追求大火力和长时间。火力方面,艾灸要注重点和面的结合,点:既是用艾壮或单个艾条灸单个穴位点,面既是用器具或大号艾条灸一个面。

点灸可以充分发挥某个穴位点的调动作用,但不会导致伤阴液和上火,灸重穴位,穴位不在多,在精。

面灸可以快速去除体内湿寒之气,疏通是非常快速的,比如肩颈背部问题、腰酸腿疼、腹部寒凉等症,可以起到奇效。例如背部膀胱经和督脉的面灸,可以有效刺激各背腧穴和督脉穴位,内调五脏,补一身阳气。但是面灸会损伤阴液、容易上火,要灵活把握运用的。面灸的同时一定要感受其中有没有敏感点,既下面一条“灸敏感点”

2、灸敏感点(阿是穴),敏感点分两种,一是问题点,即问题在哪里就灸哪里,比如膝盖疼痛灸膝盖即可;二是在点灸和面灸中,感觉异常敏感的点,比如痒、酸胀、刺痛、走串等感觉,这些点重灸之,会有奇效。灸敏感点是艾灸最简单、最高效、最重要的原则,有人称之为热敏灸。

3、参考标准穴位,比如脾胃的问题可以灸脾腧、胃腧、中脘、足三里等,妇科可以灸神阙、关元、子宫、归来、八髎等,这些标准取穴法,书上和网上都能查到,这些标准取穴是很重要的参考,一是很重要,因为这些都是前人宝贵的经验总结;二只是参考,不一定每个穴位都均匀的灸一遍,要参考前两条原则施灸。

4、要注意近治和远治的结合,比如胃病,灸中脘既是近治,灸足三里为远治,近治和远治相结合可以充分发挥艾灸作用,一般艾灸顺序为:先阳后阴、先上后下、先背后腹、先左后右。艾灸时刻:白天或上午。最迟也在晚上10点前。艾灸后不能吃寒凉食物和洗水、洗澡。不要吹风,尤其是空调的凉风。

以上四个原则要结合到一起,灸入门很简单,古代先人往往是先稀里糊涂把病艾灸好了,然后再总结出艾灸方法的,重在实践。

艾灸中,为了取得更好的艾灸效果,有时我们需要选用不同的间隔物,如葱、姜、蒜、附子、盐等。利用这些材料具有的特殊功效,配以艾灸能够起到更好的治病效果。

隔姜灸

隔姜灸小视屏

隔姜灸适合治疗阳气不足引起的疾病,适用于一般虚寒证,对寒性呕吐、腹痛、泄泻、遗精,早泄、养胃、不孕、痛经,面瘫及风寒湿痹了效较好,也用于皮肤冷痛、冻疮、各种皮炎、疮癣等皮肤病。

在隔姜灸时,最好用本地的小土姜,药用价值好一些。然后,切成厚约0.2~0.5cm厚的姜片,记住,姜片中间要用针或者牙签穿刺数孔,这样在艾灸时便于灸火透过姜孔更顺畅地进入人体。最后,在姜片上放置艾炷施灸。

灸到什么程度呢?一般来说,每次艾灸7~11炷,以穴区局部出现潮红时为宜。在施灸的过程中,当你感觉穴区有灼痛感时,可以略微把姜片提起来,防止皮肤灼伤。

什么叫一壮或者一炷?视频里姜片上的一个小艾绒,就叫一壮或者一炷。

隔葱灸

隔葱灸是一种古老的艾灸方法,较早的记载见于明代。隔葱灸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威力,是因为葱白味辛、性温,是一剂解表药。

《本草经疏》中说:“葱,辛能发散,能解肌,能通上下阳气,故外来怫郁诸证,悉皆主之。”葱白可疏肝通络,宣通上下阳气,发汗解表。主治感冒风寒、阴寒腹痛、大小便不通、痢疾、疮痈肿痛、虫积腹痛等病症。

今天我们主要说说:隔葱泥灸。关于隔葱泥灸,《玉机微义》中记载:治疝病“用葱白泥一握置脐中,上置艾灼”。

隔葱泥灸怎么操作呢?你可以取葱白若干,剥去老皮,再把葱白捣成泥,平摊在穴位上,约0.3~0.5cm厚,直径2~3cm,然后在上面放艾炷进行艾灸。施灸至穴位处有烫感即为一炷,每次灸7~11炷。每日或隔日施灸1次,7~10日为一疗程。

为什么要把葱白捣成泥呢?是让葱的药性在艾火的作用下更好地释放出来,随着艾灸的温阳之气直达病灶,从而有效地治疗疾病。一般来说,隔葱泥灸适用于比较严重的病症,如重度风寒感冒、严重便秘、疮痈肿痛、虫积腹痛等。

采用隔葱灸时,葱泥越烂越好。因为越烂的葱泥,药性更容易释放出来。

隔盐灸

中医名著《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盐能“调和脏腑、消宿物、令人壮健”。因此,古人很早就将盐应用于艾灸中,于是便有了隔盐灸。

隔盐灸是临床上最常用的隔物灸之一。关于隔盐灸的最早记录是《肘后备急方》,它主张用食盐填平脐窝,再上面置大艾炷施灸,以治疗霍乱(急性腹泻疾病)等急症。后来,在《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霍乱转筋,欲死气绝,腹有暖气者,以盐填脐中,灸盐上七炷,即苏。”

在现代中医上,隔盐灸的治疗的范围也有相应的扩大,可以用于治疗多种腹部疾病及其他病证,如痢疾、淋病、脱症等。因为隔盐灸具有回阳救逆、温中散寒的作用,对亡阳脱证,四肢厥冷,急性腹痛、吐泻等症有很好的疗效。

在隔盐灸时,要让患者仰卧,暴露脐部,取适量的干燥食盐,放入脐中,填平肚脐眼,然后用艾条对着食盐灸到微烫就停,过一会接着再灸。

也可以在食盐上放一块生姜片,再在生姜片上放置艾炷。当患者稍感皮肤烫热时,这么好的文章来自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哪里治白癜风治的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dnhj.com/wahl/241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