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宠物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心脏病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统计显示临床病例有10%为心脏病。心脏病初期采用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的发展速度,减少心衰的发生。但在心脏病后期西药有时不能有效控制。笔者尝试中兽医辩证,使用中药辅助治疗老龄犬心脏病,发现中西医结合具有协同作用,可有效改善患犬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龄犬,心脏病,中药
现代医学认为老龄动物心脏病多为获得性疾病,小型犬常发退行性瓣膜疾病,大型犬较常见扩张性心肌病,猫多见肥厚性心肌病。传统中兽医的辩证将老龄犬心脏病分为心气虚、心阳虚、心血虚、心阴虚。心气虚是致心脏病的根源和核心,大多由于全身或者某一脏腑组织机能减退所表现出的证候。若不及时纠正病证继续发展或感受外协侵袭进一步发展为心阳虚,心阴虚或心血虚多证。气虚以致血液运行无力,血滞塞于脉道而表现血瘀证。血瘀导致气无法输布全身,五脏六腑均有可能表现为气虚证,导致疾病逐渐发展加重。
现代医学治疗心脏病大多对症用药,减轻心脏负荷,舒张血管,增加心肌收缩力,抗心率失常等。传统中兽医整体调和阴阳五行脏腑,兼顾个体差异,针对病证治疗,补气化瘀、温阳滋阴。中西医协同作用可以更好的治疗疾病,改善老龄动物的生活质量。
一病例介绍
从年至年接诊的心力衰竭患犬中,三例尝试配合中药治疗。三例均为老龄犬:16岁,12岁,13岁。两例雌性,一例雄性。均因心力衰竭前来就诊,经X线检查和超声心动检查确诊为小型犬获得性瓣膜疾病。基本信息见表一。
病例一在放腹水用药治疗后下颌水肿、腹水症状消失,但持续不食和水样腹泻。配合中药治疗后自由采食,排便成形,可适量运动,存活期4个月。病例二用药后心力衰竭改善,但主人对于肺肿瘤(2.8*2.7cm)不想采取治疗,肿瘤对于心脏和胸腔血管持续压迫。配合中药治疗,病程一年至今。病例三用药后心力衰竭症状改善,降低速尿用量后(2mg/Kg),反复出现心力衰竭。配合中药心力衰竭得到有效控制,病程2个月至今。见表二。
二中兽医辨证论治
病例一患犬黏膜、舌色苍白,脉搏细弱,加之病畜16岁和久病体虚,运动不耐受,共同提示为虚证。倦怠肯卧,动则耗气,食欲不振符合心气虚的表现,气不足以推动血液运行,血不上荣,气不足生血。形寒肢冷,耳鼻四肢不温为寒证。故为心阳虚证。不食,肢体浮肿,稀便,结合虚证,符合脾气虚。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不运,日久则气血亏虚。脾气不足,运化失健,水湿不运,表现于皮肤则为浮肿,表现于肠道则为稀便。中兽医辨证为心阳虚,脾气虚。治则温心阳,安心神,益气健脾。采用保元汤,四君子汤加减。
病例二结膜潮红,舌色暗紫,弦脉。患犬喘粗,虚弱,触诊温热,不安,游走表现不适,为血瘀实证。加之患犬12岁,虚弱运动后尤甚,同时伴有气虚证。血液运行不畅滞塞于脉道,气无法输布于全身,所以表现食欲不振,气短喘粗等。中兽医辨证为血瘀证,伴心气虚。治则活血化瘀理气。采用复方丹参片。
病例三结膜粉白,舌色暗紫,脉细弱加之宠物13岁年老体弱,运动不耐受,动则喘甚乏力。触诊耳部、鼻端不热不寒。中医认为久病体虚以致心气虚。心气不足,鼓动和生化阴血无力,心失所养故心悸。心在胸中,心气不足,胸中宗气运转无力,郁滞于胸腔故胸闷气短。气是神的物质基础,气虚则神疲,神疲则力乏,故倦怠肯卧。动则耗气,运动后症状加重;心气不足,推动血液运行无力,血液滞塞于脉道,故兼具血瘀证。血不上荣,故脉虚无力,舌淡苔白。中兽医辨证为心气虚。治则养心益气化瘀。采用养心汤加减。
三讨论
临床常见的心脏病大多通过西药治疗改善心力衰竭状态,在第一次心衰过后仍可以维持几年良好的生活质量。上述三个病例在西药的治疗过程有些症状无法改善和控制,考虑使用中药调和阴阳五行气血。病例一临床心脏病分级C3治疗目标纠正严重的心力衰竭,延长生命,改善生活质量。治疗过程中没有有效延长动物生命,但日常生活质量有显著提高。病例二临床心脏病分级C2,治疗目标延迟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产生,并控制肺肿瘤对呼吸和心血管的影响,治疗效果良好。病例三对于反复发生的心力衰竭,治疗目的减少发病次数,延长生命,治疗效果良好。
中兽医对心脏病的病因分类与西医不同,中兽医更看重辩证。辩证,是以脏腑、气血津液、经络等理论为基础,以四诊所获取的资料为依据,认识疾病,诊断疾病的过程。中兽医的辩证方法有很多,如八纲辩证、脏腑辩证、气血精液辩证、六经辩证和卫气营血辩证。这些方法各有特点、侧重,又相互补充联系。中兽医观点认为不能见病治病,各病均有各自固有的脏腑传导规律,要根据证候予以正确的辨证。
心病病常见四种病证:心气虚,心阳虚,心血虚,心阴虚。心气虚多由久病体虚,暴病伤正,误治失治,老龄脏气亏虚等因素引起。心气不足,鼓动和生化阴血无力,心失所养,故心悸。心在胸中,心气不足,胸中宗气运转无力,郁滞于胸腔,故见胸闷气短;气是神的物质基础,气虚则神疲,神疲则力乏,故见倦怠肯卧;动则耗气,故运动后症状加重;心气不足,推动血液运行无力,血不上荣,故脉虚无力,舌淡苔白。心阳虚多在心气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心阳虚则阳气不能外达于表,故见形寒肢冷,耳鼻不温;心阳不足,气血鼓动无力,气血滞涩于脉道,故见舌色淡白或紫暗,脉细弱。心血虚多因久病体虚,血液生化不足;或失血过多,劳伤过度,损伤心血所致。心主血而藏神,心血不足,心神失养,神不内守,故见心悸,躁动,易惊;血虚不能上荣,故口色淡白;心血虚则脉道不能充盈,故脉细弱。心阴虚指证损伤阴津,腹泻日久等均可损伤心阴而致病。心阴不足,阴不制阳,虚热内生,故低热不退,或午后潮热;阴虚内热,故舌红少津,脉细数。
气为血之帅,气能生血,行血,摄血。气虚可导致某一局部或者某一脏腑的血液运行受阻血液内停,脉络不通,气机受阻,发展为血瘀证。血瘀则不能养气载气,气无法输布全身是脏腑气虚的潜在原因,气血相互影响使疾病逐渐发展加重。中药调和阴阳五行脏腑,从整体的角度治疗改善疾病。
保元汤(党参,黄芪,桂枝,甘草)主治元气虚弱,精神倦怠,肌肉柔慢,饮食少进,面青白,睡卧宁静。气血不足,面色苍白,气陷久泻,肢体无力,肺脾虚弱,恶寒自汗。方剂功效补气温阳,滋养益气,扶弱补虚。《博爱心鉴》人参益内,甘草和中,实表宜用黄芪,助阳须凭官桂。前三味得三才之道体,后一味扶一命之巅危。党参黄芪大补元气,扶助心气;甘草甘温益气,通经利脉,行血气;桂枝辛热补阳,温通血脉,有通阳行瘀之功;可加生姜温中,丹参当归乔血沽血。四君子汤(党参,炒白术,茯苓,甘草)主治体瘦毛焦,精神倦怠,四肢无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和剂局方》荣卫气虚,脏腑怯弱,心腹胀满,全不思食,肠鸣泄泻,呕逆,大宜服之。是治疗脾气虚的基础方。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补气必从脾胃着手。党参补中益气;白术苦温,健脾燥湿;茯苓甘淡,健脾渗湿;甘草甘温,益气和中。养心汤(黄芪,白芍,酸枣仁,川芎,猪苓,茯苓,甘草)主治气血不足,心神不宁。黄芪补脾益气;川芎补血养心,调和肝血;白芍平肝养血;茯苓猪苓养心安神,利尿,增强免疫力。酸枣仁补心安神顶悸;甘草调和诸药,与参芪为伍,以增强益气之功。复方丹参片(丹参、三七、冰片)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清心除烦。多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证。丹参入药历史悠久,医书记载性寒、味苦,归心经、心包经,专走血分。
中西医结合在治疗心脏病上有很大的互补性,疗效优于单中医或单西医,克服了中西医各自在心脏病治疗上的许多困难。有文献报道,对于心源性休克使用中药,回阳固脱化瘀(如四逆汤加丹参,赤芍,川芎,红花,三菱等)或温阳滋阴化瘀(如四逆生脉散加丹参,赤芍,川芎,红花,三棱等),有明显的强心升血压改善微循环和增加组织灌流作用,收到极为显著的治疗效果,更有阻止病情发展和改善预后的特殊治疗作用。有临床研究证实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心脏病术后心律失常和缺血性心脏病均具有疗效。望临床工作者尝试使用中药治疗犬心脏病,尤其在西药无法有效控制时。中西医结合多具有显著的疗效并可有效提高犬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刘钟杰,许剑琴.《中兽医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M].
[2]张丽.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脏病术后心律失常疗效观察.医药卫生[J],(5):-.
[3]陈惠,南亚昀,傅启武.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疗效观察.中国中医急症[J],,22(4):-.
[4]杨树德,样金菊.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脏病.科学世界[J],,(02):44-45.
[5]霍根红.黄芪心血管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中医学报[J],,22(1):86-88.
[6]杜来福.中西医结合治疗胸痹心痛20例.河南中医[J],,32(6):-.
[7]刘静,李创业.活血养心汤治疗胸痹临床研究.中医学报[J],,27(7):-.
[8]曹宝国,葛健文,王国泰.中西医结合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90例.中医研究[J],,24(4):33-35.
[9]石焱.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43例.山西中医[J],(1).
[10]蒋正强.益气健脾活血法佐治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河南中医[J],,33(1):65-67.
作者简介
程鹏
北京农学院国家统招全日制中西结合兽医学硕士,执业兽医师,导师陈武教授。经学校选拔多次赴日本麻布大学交流学习,并受邀日本科技部参与“樱花计划”。完成亚洲皮肤病专科医师认证课程,并在中国中兽医年会发表多篇文章
研究方向:针灸和中药治疗宠物运动机能障碍和心脏病等疑难顽疾。擅长宠物X线,超声心动诊断。
小动物影像学在此处的转载已获作者本人授权。
赞赏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