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学校里,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学生在做题时不自觉地咬指甲。对于一些人来说,这是一种认真思考问题的行为。而其实这种咬甲的行为是一种不良习惯,不仅会对指甲造成损伤,而且还往往提示患儿某种异常的心理状态,在医学上称为“咬甲癖”。
咬甲癖常常发生于性情急躁、多疑的幼儿及有神经官能病的儿童、少年,成人少见。咬甲常常发生在精神紧张时,随着年龄增长,部分人自制力逐渐增强可以改掉这种不良习惯,而也有不少人养成顽固的习惯持续终身,也常常伴有吮指癖。
除此之外,对于长期接受错误教育或受不良环境影响的人常常伴有性格失常,也有部分合并强迫症,从而在生活中容易出现反复啃咬指甲的强迫行为。
咬甲癖会造成什么危害?
主要对指甲造成损害,指甲的游离端往往被咬的机会更多,甲边缘经常呈锯齿状破坏。有时会累及整个指甲及双手全部指甲。指甲失去正常的光泽,出现表面凹凸不平、变形等,同时容易合并甲下出血、甲软化、甲萎缩,严重的可以并发甲沟炎。
此外长时间咬甲也会造成牙齿畸形。长期啃咬指甲会影响牙齿的正常生长,并导致牙齿发育畸形,出现牙齿不齐、下颌前凸等症状,甚至会妨碍咀嚼功能。
孩子出现了咬甲癖,应该怎么办?
首先需要明确患儿是否有长期精神紧张,强迫症等异常心理,除此之外需要评估患儿是否缺乏微量元素如铁、锌等。对于已经合并甲损害的患者如甲沟炎,需要对伤口进行消毒,外用一些抗生素软膏。日常生活中,家长需要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