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常考知识点
第一章水电解质平衡
人体细胞外液中常见离子的正常值:钠-mmol/l,钾3.5-5.5mmol/l,钙2.25-2.75mmol/l:镁:0.96-1.62mmol/l;磷:
水钠代谢紊乱常见类型:
一、等渗性缺水:又称混合性缺水,急性缺水;细胞外液按比例丢失,渗透压正常;是外科最常见的缺水
病因:①急性体外丢失:大量呕吐、肠瘘②急性体内丧失,无功能性ECF↑:炎症渗出、肠梗阻肠腔积液
二、低渗性缺水:慢性缺水,继发性缺水;缺钠多于缺水;血清钠低于mmol/L,细胞外液低渗
病因:①慢性丢失⑴消化液持续丢失:反复呕吐、胃肠减压、慢性肠梗阻⑵大面积慢性渗液⑶肾排钠过多:用利尿剂未补钠②等渗缺水补水过多
三、高渗性缺水:血钠高于mmol/L,细胞外液高渗;原发性缺水;缺水多于缺钠
病因:①摄入水份不足:吞咽困难,缺少水源②水分丧失过多——肾:糖尿病、尿崩症、多尿期肾衰;皮肤:出汗、大面积烧伤暴露疗法
四、水中毒:又称水过多或稀释性低血钠
病因:摄入水过多,输液过多(前列腺电切术);肾功不全(尿毒症)
代谢性酸中毒的疾病有:(特别注意低钾血症的代谢性碱中毒和高钾血症的代谢性酸中毒)
急性:呼衰、气管阻塞、气胸、麻醉意外
慢性:肺功能障碍、肺器质性病变
钾紊乱的表现(主要是心脏的表现和心电图的表现)补钾的原则(根据尿量补40ml/h)
低钾血症
表现:①最早表现是肌无力:四肢→躯干→呼吸肌②神经反射减退,软瘫③肠麻痹:厌食、呕吐和腹胀④心脏受累:传导阻滞和节律异常
检查:①血清钾<3.5mmol/L②代碱:K+移出细胞外,H+移入细胞内③多尿、尿比重↓:阻碍抗利尿激素④反常性酸性尿⑤T波低平或倒置,QT延长,ST段降低,出现U波
治疗:每升输液中含钾量不超过40mmol,输钾量应该控制在20mmol/h以下,如伴有休克,待尿量超过40ml/h再静脉补钾
高钾血症
临床表现:可有神志淡漠,感觉异常,肢体软弱;微循环障碍表现:皮肤苍白、紫绀,BP↓;心动过缓、心律不齐(与低钾相似);心跳骤停是高钾死亡的主要原因;T波高尖
检查:血钾5.5mmol/L;心电图表现是T波高尖、P波波幅下降,随后出现QRS增宽
治疗:①治疗原发病②停止一切钾摄入③降低血钾④对抗心律失常:10%葡萄糖酸钙iv
酸碱紊乱的疾病种类: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
第十章外科感染
各种外科感染的定义
1、疖是单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致病菌以金黄葡萄球菌为主。面疖以危险三角症状较重。
2、痈指多个相邻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也可由多个疖融合而成。致病菌以金黄葡萄球菌为主。
3、急性蜂窝织炎是指疏松结缔组织的急性感染,可发生在皮下、筋膜下、肌间隙或深部疏松组织。致病菌为溶血性链球菌和葡球菌。
4、丹毒(俗称流火)是皮肤淋巴管网的急性炎症感染,致病菌为β-溶血性链球菌。
5、急性淋巴管炎的致病菌为溶血性链球菌。四肢淋巴管,一条或数条红线。
6、★甲沟炎
致病菌为金球菌
指甲一侧软组织感染,可蔓延至对侧或甲下积脓
热敷+理疗+抗炎+切开引流或拔甲
7、★脓性指头炎
致病菌为金球菌
末节掌面皮下组织感染
肿胀不明显但剧痛,可致指骨坏死
热盐水+抗炎+早期切开减压
8、破伤风
影响肌群:咀嚼肌→面部表情肌→颈→背→腹→四肢肌→膈
前驱症状是全身乏力、头晕、头痛、咀嚼肌无力、局部肌肉发紧等。
破伤风最先的临床表现是张口困难。
外科应用抗菌药的原则
脓肿,指头炎的外科处理(切口的选择,中外讲过,这里就不重复了)
第十一章烧伤、冷伤、咬螯伤
烧伤最常见的原因是:热力烧伤。
烧伤面积估算:头颈部=1x9%(小儿+);躯干=3x9%;两上肢=2x9%,双下肢=5x9%+1%(小儿-);共为11x9%+1%。
(口决:三三三,五六七,十三十三二十一,双臀占五会阴一,小腿十三双足七。)
烧伤深度判断:三度四分法(主要注意与临床表现相结合)
分度
损伤层次
临床表现
愈合时间
预后
一度
(红斑性)
表皮浅层
无水疱,红斑,疼痛过敏,局部温度微增
3-7天
恢复正常
浅二度
(大水疱)
生发层、真皮乳头层
大水疱,创基红润、潮湿,剧痛,局部温度增加
1-2周
色素改变
深二度
(小水疱)
真皮层或网状层
小水疱,创基红白相间、微湿,痛觉迟钝,局部温度弱低
3-4周
瘢痕
三度
(焦痂性)
全层甚至皮下、肌肉、骨骼
无水泡,创面苍白、焦黄、皮革样焦痂、树枝状血管栓塞,痛觉消失,局部温度凉
不能自愈
需植皮等修复
瘢痕
浅度烧伤:Ⅰ°和浅Ⅱ°;深度烧伤:深Ⅱ°和Ⅲ°
烧伤治疗原则a、早期及时液体复苏,维持呼吸道通畅,纠正休克。b、去除感染源,促进创面愈合。浅度创面应保护创面,深度创面尽早切削痂植皮。c、纠正休克、控制感染是防治内脏并发症的关键。d、重视形态和功能恢复。
感染途径
a、外源性:创面(主要途径)。b、内源性:肠源性感染。c、医源性:静脉导管感染。
第十四章颅内压增高
颅内压增高的原因:
1.颅腔内容物的体积增大:如脑组织体积增大(脑水肿)、脑脊液增多(脑积水)、颅内静脉回流受阻或过度灌注,脑血流量增加,使颅内血容量增多。
2.颅内占位性病变使颅内空间相对变小:如颅内血肿、脑肿瘤、脑脓肿等。
3.先天性畸形使颅腔的容积变小:如狭颅症、颅底凹陷症等。
主要临床表现:头痛(最常见)、呕吐(喷射性)、视神经乳头水肿(重要客观体征之一),为颅内压增高的典型表现,称之为颅内压增高的“三主征”。
诊断依据:当发现有视神经乳头水肿及头痛、呕吐三主征时,则颅内压增高的诊断大致可以肯定。(最可靠)
最先出现的症状:胃肠道出血
慢性颅内压增高的诊断依据:
治疗原则:一般处理、病因治疗、降低颅内压治疗、激素应用、冬眠低温疗法或亚低温疗法、脑积液体外引流、巴比妥治疗、辅助过度换气、抗生素治疗、症状治疗。
脑疝(知道即可)
Cushing三联征:呼吸减慢,心率减慢,血压升高
第十五章颅脑损伤:
头皮损伤的处理原则:头皮血肿——较小的在1~2周左右可自行吸收,巨大的可能需4~6周才吸收,采用局部适当加压包扎。头皮裂伤——压迫止血、清创缝合原则,还要检查伤口深处有无骨折或碎骨片,一期缝合的时限允许放宽至24小时。头皮撕脱伤——压迫止血、防止休克、清创、抗感染的前提下,行中厚皮片植皮术,对骨膜已撕脱者,需在颅骨外板上多处钻孔至板障,待肉芽组织生长后植皮。
颅骨损伤:
线性骨折——颅前窝骨折、颅中窝骨折、颅后窝骨折
凹陷性骨折:见于颅盖骨折,好发于额骨及顶骨。成人—粉碎性骨折,婴幼儿—“乒乓球”凹陷样骨折。
颅底骨折:
最常见的颅骨损伤是:
颅盖骨最常见的骨折是什么:
确诊依据是:X-ray
脑脊液漏处理原则:预防颅内感染,不可堵塞或冲洗,不做腰穿,取头高位卧床休息,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和擤涕,给予抗生素。绝大多数漏口会在伤后1~2周内自行愈合。如超过1个月仍未停止漏液,可考虑行手术修补硬脑膜,以封闭瘘口。
脑震荡的表现:表现为一过性的脑功能障碍,无肉眼可见的神经病理改变,显微镜下可见神经组织机构紊乱。主要症状是受伤当时立即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可为神志不清或完全昏迷,常为数秒或数分钟,一般不超过半小时。清醒后大多不能回忆受伤当时乃至伤前一段时间内的情况,称为逆行性遗忘。
颅内血肿分为:硬脑膜外血肿(中间清醒的)、硬脑膜下血肿及脑内血肿
脑干损伤特征性表现:当时立即昏迷,去大脑强直,锥体束征,眼运动改变。
第二十章颈部疾病:
甲亢外科治疗:手术成败关键——术前(用于降低基础代谢率的重要环节):1可先用硫脲类药物,待甲亢得到基本控制后,即改服2周碘剂,在进行手术。2开始即用碘剂,2~3周后甲亢症状得到基本控制(病人情绪稳定,睡眠良好,体重增加,脉率90次/分以下,基础代谢率+20%),便可进行手术。
手术适应症:1继发性甲亢或高功能腺瘤;2中度以上的原发性甲亢;3腺体较大,伴有压迫症状,或胸骨后甲状腺肿等类型甲亢;4抗甲状腺药物或I治疗后复发者或坚持长期用药有困难者。此外,鉴于甲亢对妊娠可造成不良影响,而妊娠又加重甲亢,因此,妊娠早中期的甲亢病人凡具有上述指征者,仍应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禁忌症:1青少年患者;2症状较轻者;3老年病人或有严重器质性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
麻醉清醒前去枕平卧,清醒后则半坐卧位。
第二十五章乳房疾病
急性乳腺炎:病人多为产后哺乳的妇女,由以初产妇更为多见,往往发生在产后3~4周
治疗原则:消除感染、排空乳汁
脓肿形成前:抗菌支持治疗
脓肿形成后:及时切开引流(课件)
预防方法:关键在于避免乳汁淤积,防止乳头损伤,并保持其清洁。
最常见的乳腺疾病:乳腺囊性增生病。
乳房纤维腺瘤的治疗:手术切除是治疗纤维腺瘤唯一有效的方法。
乳腺癌:转移途径:1)局部扩展
淋巴转移:同侧腋窝淋巴结→锁骨下淋巴结→锁骨下淋巴结→静脉血;胸骨旁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血流
3)血运转移:肝肺骨
乳腺癌最常见的转移途径是:
诊断要点:病史;症状(局部肿块、乳房变形(酒窝征)、淋巴水肿(桔皮征)、直接浸润(火山状)、淋巴血运转移征象);检查(视、触);乳头挤压(血腥乳头溢液为绝对的手术指征);影像学(40岁以上:X线+B超,以下:常规B超检查);病理活检(疑为乳腺癌,作快速病理检查以确诊)
第二十九and三十章肺部食管疾病
肺癌:(1)早期:无任何症状,大多在胸部X线检查时发现晚期
1)肿瘤本身所致:刺激支气管粘膜致阵发性刺激性咳嗽;阻塞远端致继发感染。
2)肿瘤转移引起:霍纳氏综合症(肺尖部肺癌侵及交感神经,表现眼球下陷、上眼睑下垂、瞳孔缩小,同侧无汗);声音嘶哑;上腔静脉压迫综合症;膈肌麻痹等。
(2)转移:(1)直接扩散(2)淋巴转移(最常见)(3)血行转移(晚期表现)
2、食管癌:食管癌以食管中段最多见,下段次之,而上段最少
(1)扩散和转移:食管壁内扩散;直接浸润邻近器官;淋巴道转移;血行转移
(2)早期症状:食管表浅癌:胸骨后疼痛,烧灼感,食物磨擦感,停滞或
梗噎感,症状时隐时现,持续数月至2~3年,病理为粘膜充血、肿胀、糜烂、表浅溃疡或小斑块
晚期症状:
1)胸背痛
食管周围炎→纵隔炎→食管溃疡→外侵→穿孔(剧痛、发炎)
2)营养不良、脱水、消瘦(进食↓、呕吐↓、疼痛)营养不良→消瘦→恶液质→脱水
3)精神烦恼
第三十五章腹部损伤
1、(知道)穿透性开放损伤:手术
2、临床表现(最具有特征性的表现是实质性脏器损伤——抽出不凝血)
闭合性临床表现
空腔性空强性脏器损伤(肠、胃、胆囊、膀胱等),主要表现为腹膜炎、腹膜刺激征
实质性实质性脏器损伤(肝、脾、系膜大血管、胰腺),主要表现为内出血
诊断:重点:受伤过程+体征急重症:止血+抗休克+维护呼吸通畅(同时)
合并腹部外损伤:如颅脑损伤,胸部损伤,脊柱四肢骨折。
开放性伤:慎重考虑是否为穿透伤。
判断是否有脏器损伤,何种脏器损伤
腹部损伤最容易受累器官:脾(占腹部损伤的40-50%,病脾更易破裂)
腹腔穿刺:判断有无内脏损伤哪一类脏器损伤-----确定实质性病变的金标准
内脏损伤并发休克:治疗:镇静剂或止痛药
已发生休克的内出血伤者:积极抢救,收缩压回升至90mmHg以上后进行手术。
腹内进行性大出血:抗休克+迅速剖腹止血;空腔脏器穿破:休克发生晚,多低血容量性休克;纠正休克的前提下进行手术+应用足量抗生素。
第三十七章胃十二指肠疾病
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是上消化道大出血中最常见的原因,约占50%。
失血性休克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补充血容量和积极处理原发病、制止出血两方面。
表中心静脉压与补液的关系
中心静脉压血压原因处理原则
低低血容量严重不足充分补液
低正常血容量不足适当补液
高低心功能不全或血容量相对过多给强心药物,纠正酸中毒,舒张血管
高正常容量血管过度收缩舒张血管
正常低心功能不全或血容量不足补液实验
第三十九章阑尾疾病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是最多见的急腹症。
临床表现:(特征性表现是局部牙痛,麦氏点)
最典型的症状是转移性腹痛,不同类型的阑尾炎其腹痛也有差异,如单纯性阑尾炎----轻度隐痛;化脓性阑尾炎----阵发性胀痛和剧痛;坏疽性阑尾炎----持续性剧烈腹痛;穿孔性阑尾炎因阑尾腔压力骤减,腹痛可暂时减轻,但出现腹膜炎后,腹痛又会持续加剧。
疼痛部位:盲肠后位----右侧腰部;盆位----耻骨上区;肝下区----右上腹;
急性阑尾炎最常见的重要体征是:麦氏点压痛,且压痛点固定。
临床病理分型and治疗: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
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
阑尾周围脓肿:阑尾脓肿尚未破溃穿孔时应按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处理。如阑尾穿孔已被包裹形成阑尾周围脓肿,病情较稳定,宜应用抗生素治疗或同时联合中药治疗促进脓肿吸收消退,也可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浓或置管引流。(即可以不马上手术)
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切口感染。
第四十一章肝疾病
肝良性肿瘤中最常见的是海绵状血管瘤。
手术指征:肿瘤直径10cm,或直径5~10cm但位于肝缘,有发生外伤性破裂危险,或肿瘤虽小(直径3~5cm)而有明显症状者,则可根据病变范围作肝部分切除或肝叶切除术。
赞赏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