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债券市场是资本市场改革重中之重<专业医治白癜风的医院/p>
资本市场改革的重中之重就是要大力发展债券市场白癜风怎样治最好,这是日前清华大学教授、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在“2012金融改革与创新高级论坛”上发表的观点。 中国债券市场已走过了30多个年头,相比于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发展相对缓慢。近期,随着中小企业私募债、国债期货的密集登场,显示出监管层激活中国债券大市场的思路已逐渐清晰,资本市场对债券市场的关注热度明显升温。 李稻葵认为,应当特别关注政府的债券市场,国债应当多发一点。国债首先是金融资产,其次才是国家融资的工具,没有一个大规模的国债市场,金融市场不可能发展很好。 债券市场,是可以将地方政府、企业与民间投资者联系起来的融资渠道,被定位为撬动实体经济活力的重要支点。 201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决策层对债券市场的措辞从以往的“大力发展债券市场”调解为“积极发展债券市场”。 业内人士认为,从“大力”到“积极”意味着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重点已从过去单纯寻求数量上的增长,到积极主动地从市场功能发挥、产品创新建设和市场机制建设等方面的转变。 目前,中国债券品种主要包括国债、金融债、可转换债、公司债等。国债是其中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作为债券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债券和公司债券则范围较小。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发行的债券中,有超过80是以国家信誉为基础的,即国债。只有不到20的债券是以社会信誉为基础的,即企业债和公司债。 不过,2011年,公司信誉类债券发展迅速。受2011年间接融资渠道不顺畅影响,企业直接融资需求上升。中国人民银行站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债券市场累计发行人民币债券7.8万亿元。公司信誉类债券共发行2.25万亿元,其中超短时间融资券2240亿元,短时间融资券8029亿元,中期票据7270亿元,中小企业集合票据52亿元,非公然定向债务融资工具899亿元,企业债券2473亿元,公司债券1241亿元。 业内人士预计,2012年这类趋势仍会延续。公司债、中小企业私募债的供应将会较大增加。 与此同时,日趋市场化、多样化的国债、金融债和企业债发行制度,和日渐规范完善的债券交易流通市场,为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和交易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制度基础。 目前中国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仍然是银行,未来,直接利用资本市场发债是一个趋势。美国有25万亿美元之大的债券市场,欧洲也正日益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业内人士表示,债券市场一系列改革的推动,从企业本身来讲,将拓宽企业的筹资渠道、改进融资结构。从控制银行体系风险的需要角度来看,过量的融资从银行体系中来,将导致风险过于集中,发展债券市场有利于分散融资风险,防范系统性风险。 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企业将银行作为主要融资渠道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银行的流动性充裕,这是建立在中国较高的储蓄率的基础上的。而种种迹象标准,中国的高储蓄现状正在逐渐改变。央行公布的4月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存款减少4565亿元,同比少增8080亿元。 随着客户存款转向收益更高的投资机会,也在倒逼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会发行更多的收益较高的债券来为其资产负债表融资。这就会增加债券市场上的流动性,从而构成良性循环。 李稻葵提出,除国债之外,有条件的、好的地方政府应当发行地方债。这样可以让国家债券市场推动1大步。有了国债以后,人民币国际化也便于推动,这个是密切相干的。由于外国人想把美元、欧元、日元换成人民币,但是他们苦于无门,主要是国家债券不够。 一个容量大、流动性强的债券市场可以为中国提供另一个管理资金和外汇活动的工具。不仅如此,债券市场能够为流动性提供投资渠道,并减轻政府管理经济各个方面的压力,包括使用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等行政手段来管理汇率和信贷政策。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