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危害和流行病学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临床体征主要包括:发烧,病牛体温升高可达40℃以上,呈稽留热型并持续7d左右。初期表现为鼻炎、结膜炎,进而表现眼和鼻流出黏脓性分泌物,并可发展成角膜炎。体表皮肤出现硬实、圆形隆起、直径20~30mm或更大的结节,界限清楚,触摸有痛感,一般结节最先出现于头、颈、胸、会阴、乳房、和四肢,有时遍及全身。牛结节性皮肤病会增加牛的死亡率,严重降低牛皮肤的质量,并导致母牛产奶产量下降,严重的情况下,将导致公牛不育以及由继发性细菌感染引起病牛的死亡,直接影响牛及其产品的进出口。一些牛结节性皮肤会进一步发展为"鞍坏疽"。病变的结构主要由坏死组织的中央栓组成,脱落后留下深溃疡。继发性细菌感染或蝇蛆病感染会加重症状,并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完全治愈。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SDV)基因组的大小为~kb,是一种双链DNA病毒,很少发生基因突变,而且是一种包膜病毒,因此对外部环境具有高度抵抗力。对酸,碱和最常用的消毒剂(酒精,福尔马林,乙醇酸等)敏感,对氯仿和乙醚也敏感。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的传播方式很多,包括直接接触被污染的食物,水和器皿,引起感染和传播,通过蝇类,蚊子或虱子等采血节肢动物的机械传播,以及胎盘感染。小牛通过牛奶或乳头感染,针头侵染,自然交配或人工授精以及因病畜或动物产品的长途运输引起的医源性感染。目前,尚无针对牛结节性皮肤的特殊治疗方法。接种疫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和预防疾病的传播。02
预防与治疗
积极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牛结节性皮肤病的大规模传播,当地畜牧管理部门必须首先积极调查流行病情况并采取行动。开始对最近的牲畜出入境进行调查,当发现牛的全身有多个结节且结节大小为10~50mm,并且出现母牛的肱骨水肿和大腿前部淋巴结的水肿症状时,母牛患有乳腺炎,牛奶产量下降等临床症状时,必须立即隔离病牛并限制疑似病牛的活动。同时,及时寻求专家的帮助,以组织临床诊断并及时确认诊断。为确保及时诊断和报告流行病,地方和动物疾病预防和控制机构应立即从患病的牛中收集皮肤结节、抗凝血液、唾液和鼻拭子样本,并将样本尽快发送给更高级别的动物疾病预防和控制机构进行实验室检测,以及时确诊牛是否患有结节性皮肤病。还必须根据动物间疫情的发展及时报告疫情诊断,并及时报告动物疫情防控中心和兽医部门,实时汇报实际情况,进行完善的流行病学调查。加强防疫宣传和教育当某地区发生牛结节性皮肤病时,有关地方政府部门应及时向国家报告疫情,以确保所有地区都能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并提高各地的防疫意识。有关政府机构应使用电视,广播和宣传册等传统渠道,并结合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