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门诊场景一
备战考研中的女生因腰痛前来就诊,一脸焦虑
患者:医生,我腰痛,夜里躺床上睡不着
医生:考研功课紧张,一天到晚坐在那看书,容易腰肌劳损,再加上压力大,睡眠不太好,休息不好吧
患者:网上说夜里腰痛可能是癌症转移,要做核磁共振
医生:你这么年轻,一般不会的,腰痛最常见还是腰肌劳损啊,注意休息就行了
患者:不行啊,我一定要做核磁共振
医生:好吧。。。
门诊场景二
核磁共振结果出来了。
医生:你看,没有癌症吧,因为你是大学生医保,门诊看病全自费,所以我之前不建议做核磁
患者:那为什么会腰痛
医生:前面说过,看书长时间坐着会腰痛,考研压力大,熬夜睡眠不好也会,吃点西乐葆吧
患者拿药后又回来了
患者:医生,我刚才上网查了一下说这个药会引起胃疼,我不要了
医生:好吧。。。(直接答应,不能解释,因为一解释就被当成卖药拿回扣了)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越来越追求高品质和高效率的生活质量。在人们节省时间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种情况,那就是用网络来治病。
不可否认,网络搜索的出现确实大大提高了人们的需求,借助这种强大的网络传播能力,为大众的知识普及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但某些医学内容在专业医生看来也不得不说,简直是肤浅片面。治病就诊时如果没有医生的主观观察和判断,只靠患者描述来进行病症的匹配,简直滑稽!!
一些网站上面到处充斥着广告,充满误导性,在医患关系尤为紧张的今天,很多网友宁愿选医院看医生。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网站上看病真的靠谱吗?
看病前先上网查如此治病靠不靠谱
在如今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们在不舒服的时候为什么会首选这种医院?医生们对此又有怎样的看法?
专家认为,这并非一无是处。患者自己上网查找之后,可以了解一些基本的医学常识和医学术语,这样再与医生面对面交流时更容易沟通。但是,医院医生掌握的医学知识,网上的信息量就显得太过单薄,而且片面、不专业。因此,“网上的一些诊断和治疗意见仅供参考,医院就诊。”但宁信度娘不信医生的“网络看病法”不但会贻误病情,还会伤害正常的医患信任关系,这无疑也是一种病。
网络看病当心误诊伤身
医生看病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多年医学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的积累,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离不开望、闻、问、切,医生必须通过与患者面对面地交流和检查,才能对病情做出准确诊断,有时还要借助B超等其他辅助手段,才能基本确诊。一些疾病还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或治疗,这样才不至于耽误病情。
合理利用网络上的医疗知识可为相关疾病的防治作参考,但心中要保留几分清醒。特别是遇到一边倒或模棱两可的说法时,要提高警惕,莫轻信偏信,更莫盲目“自诊”、“自治”,以免误诊更伤身。医生诊治的三分钟和网上的的三分钟不可同日而语,医生的三分钟需要数十年甚至几十年知识的积累,不可轻信网络给出的诊疗结论。
不信医生只信网络
刘小姐从外地旅行回厦,突然全身出现红斑,瘙痒难耐,伴有气喘。情况紧急,家属急送就医。急诊科医生接诊后,判断为严重的过敏反应,有休克倾向,需要紧急处理,在吸氧的同时,也开出其他急救药品,并同时通知皮肤科医生会诊。
可是,皮肤科医生到达后却觉得奇怪:明明急诊科医生已经开出急救药品,为何不见使用?原来,患者家属拒绝用药,先在网上看病确诊。在急诊科和皮肤科医生再三陈明利害关系的情况下,家属才同意用药,好在患者最后转危为安,痊愈返家。
该患者所患疾病为急性荨麻疹,病因复杂多样,轻症仅仅表现为红斑、风团,伴有瘙痒,重症可出现过敏性休克,有生命危险。无论什么原因导致荨麻疹,当患者出现休克倾向时必须及时进行抗休克抗过敏治疗。该患者虽然血压稳定,但出现了胸闷症状,伴有气喘,同时意识逐渐淡漠,属于休克早期表现,必须及时抢救,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可家属拒绝第一时间救治,让人捏了把汗。
有人说,在网上看病是一种什么感觉呢?你脖子有点酸,上网查了半个小时,你发现你只剩三个月了。。。是时候立遗嘱了。
腰疼,可能要瘫痪。
甲沟炎,可能要截肢。
耳朵上长个痘,可能是瘤。
只要不舒服就没有查不到的病。
网上查完就不要活了好啦。。
一点小病,这样吓唬自己值得吗?
如果只是吓唬人倒还好说,最怕的是耽误病情!!
再有就是前一阵的魏则西事件:
21岁的大学生魏则西,患上了一种比较少见的癌症——滑膜肉瘤。医院,可以用新技术治疗这种恶性肿瘤。他们一家医院的信任,在某院尝试了一种号称与美国斯坦福大学合作的肿瘤生物免疫疗法。当时接诊的专家号称有80%以上的有效率。魏则西几个月就花光了借来的20万元,不仅出现了肺部转移。他通过朋友帮忙查询,才得知这种疗法并不靠谱。
网络上关于疾病的信息,有的属于以讹传讹,有的是知识老化,有的张冠李戴。如果不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是很难去伪存真的。若用这样的信息作为自我诊断的依据,不出问题才怪!
如果随便一个网站就可以代替医生进行处置,那么我们何苦要用高成本来培养医生呢。
医院专科医生的学历要求及培养流程普遍是:
5年本科+3年硕士+3年博士+3年规培(轮转,本科规培时长3年,硕士2年,博士1年)+2~4年专科规培。
从个人承担的经济成本来看,医学生本科学费成本因院校专业而异,学生个人家庭承担的直接年学费成本在万元以内,但其中并未包括除学费外的其他生活成本。
不过,医院对医学生最低的学历要求也是研究生学历,因为大部分医学生会选择本硕连读,而研究生每年学费甚至可高达2万元。
这还仅仅是体现在学生个人身上的成本,来自国家承担的成本还包括医学院校的建设、教研成本以及国家奖助学金的成本等。
不过相对于经济成本,医生的培养更主要的是时间成本。医院对学历的最低要求大多为硕士以上。即使是本科毕业之后马上就业,3年规培之后才勉强算得上临床医生,而成为一名专科医生更是需要7年时间。
这意味着,从大学开始计起,国家要培养一名专科医生需要12年的时间。而对于医生个人而言,成为专科医生的年龄在30余岁。
生病找医生才是最正确的方式,不要随意上网搜索或者自己认为怎么样的,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所以说医生是非常不容易的,
真的是治病救人
一定对医生朋友们多一份宽容和理解哦
看病一定要找专业的医生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