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圈这个概念对于我们来说或许很熟悉,但也很陌生,我们有时候似乎对它有着一些误解。某些场合里,我们会听到“要跳出自己的舒适圈”这种说法,而我会更倾向于“努力去扩大自己的舒适圈”,在能力范围内,勇于尝试和突破,从而获得更大的提升空间。
如何通过学习力来在多变环境下高效学习,不断地提升自身能力,从而不断扩大自己的舒适圈?
一、对舒适圈的认知
01认识舒适圈
所谓舒适圈,代表着一个人对自己工作、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非常熟悉,不需要花费什么力气就可以做好。
也就是说,我们首先要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自己最擅长的事,再继续把已经熟练的技能变得更为精通,进而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不断深入学习和研究,增强自己的能力,扩大舒适圈,把更多自己擅长的事做到极致。可见,扩大自己的舒适圈是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而不是完全跳到自己不擅长的领域,碰的鼻青脸肿。
不可否认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不知不觉中扩大自己的舒适圈。扩大舒适圈似乎是我们天生的一种能力,是我们不断学习和成长中的一种本能反应。
以我们幼儿时学走路为例,当幼儿在8-9个月时,会快速地爬行,爬得多了,慢慢地就会扩大到想站立起来,再慢慢地会抓住桌子、沙发、床的边沿走起来,再慢慢地学习放手,直到学会走路。可以看得出来,这就是一个比较典型通过不断学习,扩大舒适圈的例子。
02舒适圈和学习圈的关系
通过下面这张图,我们会发现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事情:
舒适圈学习圈恐慌圈
我们说跳出舒适圈,但不能超过学习圈,仍然是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面,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以此扩大自己的舒适圈。因此,我比较认可的一种心理状态,叫做自知之明。人们常说知足者常乐,这其实是一种偏消极的思想,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我们似乎都可以感同身受,知足是不是真的会常乐?回答其实是否定的;所以我们应该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应对,敢于跳出自己的舒适圈,但在走向另外一个阶段时又要有一定的自知之明,换言之,跳出来的意思是不断学习和成长,去迎接新的挑战,但不能做超出自己能力之外的事情。
在综艺节目是《我是演员之巅峰对决》中,佟大为和梁静想要“跳出自己的舒适圈”,但最后得分不高。李冰冰一针见血——演员是存在“能力范围”这个概念的。演员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进行着各种挑战,但是总不能挑战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她认为也觉得没有必要去这样做。
由此可见,舒适圈并不需要真正意义的“跳出”,而是在不断“扩大”,是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能力范围内,不断挑战自己、不断学习,让自己不断进步,保持持续的竞争力。既然要保持持续的竞争力,学习是我们亘古不变的话题,高效且有效的学习才是我们更好提升自身能力、扩大舒适圈的最佳途径。
事实上,我们一直在谈学习,也一直在学习,但我们似乎又没有更好地学习,或者说我们只是在“学”,而未更好地“习”,以至于我们好像学了很多,但真正用到所学的很少。那么在VUCA时代,如何更高效地学习?
vuca是volatility(易变性)、uncertainty(不确定性)、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