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甲沟炎专科治疗医院 >> 甲沟炎诊断 >> 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子弟兵防汛救灾故事四

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子弟兵防汛救灾故事四

 

在抗洪抢险的一线,活跃着一批青年官兵,他们顾不得满头大汗、浑身泥浆,以灾情为号令,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与洪水抗争。在抗洪一线,他们有着怎样的体验、怎样的故事?下面几个抗洪故事会告诉你答案。

风雨中,这点苦累算什么?

“请求你部迅速支援!”7月10日上午,雨后初晴,气温飙升到36℃,正在南京溧水待命的东部战区陆军“临汾旅”余名官兵迅即出动。

“临汾旅”官兵加固河道。

“快点!再快点!”9时许,部队赶到石臼湖管涌险情点便立即展开任务:淌水打桩,搬运沙袋,封堵管涌。烈日下,几名官兵中暑晕倒在大堤上,苏醒后仍坚持要上一线。

7月3日以来,该旅2余名官兵分别在芜湖、宣城、溧水、高淳4个方向11个防汛点抢险救灾,全体官兵在抗洪一线充分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用血肉之躯搏击肆虐的“洪魔”,战胜了一道道险情。记者一路追随采访,记录了官兵们充满血性的一个个瞬间。

今天早晨,高淳水阳江出现险情,六连八班长段鹏飞跳入湍急的江水,打木桩、固栅栏,因为过度劳累失去了知觉。当医生诊断他右肩由于连续受压骨头已变形凸起时,他却态度坚决:“右肩不行,我还有左肩,左肩不行我还有双手,人民群众需要我们,我决不能放弃。”

党员突击队冲锋在前。

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的身影。芜湖县陶辛圩青弋江抢险大堤上,上士夏垒连续6天坚守抗洪一线。数日的暴晒、千万次摩擦,夏垒的皮肤早已磨出了一个又一个血泡,被泥浆包裹着泛起片片血红。面对滔滔洪水,身为代理排长的他坚定地和战友们奋战在一起,每天运送土包多包,饿了就吃口面包,累了就闭上眼眯一会。当地老百姓看着心疼,带着牛奶和面包来感谢“最可爱的人”。

关键时刻“看我的”,危难关头“跟我上”。记者在救灾一线看到,官兵们和当地群众一起联手救灾,第一个涉水探路的,第一个驾舟救人的,第一个跳进激流的都是咱子弟兵。在极为艰苦的环境中,官兵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两不怕”精神实质。下士王伟刚做完右脚拇指甲沟炎手术,坚持参加抗洪任务,并第一个跳进湍急的洪水中,每天休息期间只是简单消炎处理,咬着牙坚守在一线。上士付振超,患有强直性脊柱炎,却坚持要求参加抗洪,还担任党员突击队队长,在芜湖西七圩先后解救群众80余人,在连续奋战19小时后因体力不支累倒,医院途中,昏迷的他嘴里还不断地说:“跟我上,去救人!”

“滔滔洪水,彰显军人本色;爱民情深,见证我军宗旨。”该旅广大官兵不畏艰险,不怕疲劳,连续奋战,累计加固堤坝23.8公里,构筑子堤5.2公里,转移受灾群众近3人。(记者代烽通讯员陈飞、张敏)

孪生兄弟争当抗洪尖兵

7月7日,谢永富、谢永贵兄弟俩携手处置太白湖管涌险情。方远超摄

弟弟:“我上午搬了86个沙袋,比你多两个!”

哥哥:“但我们班总共搬了袋,比你们班多8袋,算是平手!”

这是7月9日发生在湖北省黄冈市太白湖王二房堤段上的一段孪生兄弟对话。哥哥叫谢永富,弟弟叫谢永贵。兄弟俩都是中部战区陆军某舟桥旅四营12连的班长,两人在抗洪抢险一线不仅个人比着干,还带着所在班争一流。

7月1日,湖北麻城黄土岗突发险情,学过冲锋舟驾驶的弟弟谢永贵被紧急抽调前线执行搜救转移群众任务。当晚20时,抵达灾区后,身为党员的他主动请缨担负复杂水情范围搜救转移的负责人,第一个驾驶冲锋舟在洪水中探路,直到次日凌晨两点多圆满完成任务。

弟弟不在连队的日子,同样是党员的哥哥谢永富曾多次向营里写请战书,请求奔赴救灾一线。7月4日凌晨两点,黄冈市太白湖大堤告急,多处出现管涌。兄弟俩所在营奉命驰援,谢永富终于如愿。

一到任务点,谢永富甩开膀子,率先跳入水中,打桩、垫彩条布、填沙袋、筑反滤围井,时时冲锋在前。

7月5日,刚刚结束麻城黄土岗救援任务的弟弟谢永贵归建后,又奉命赶赴连队救灾一线。看到水里的哥哥正拼命挥舞大锤打桩,弟弟二话没说跳进水里,兄弟俩在浑浊的水中并肩作战,俩人双拳相碰,相视一笑,相继抡起10多公斤重的大锤。

兄弟俩约定,带领各自的班开展“三比”活动:比谁跑得快,比谁扛得多,比谁装得满。救灾现场,哥哥说得最多的是“跟我来”,弟弟喊得最响的是“看我的”。你争我赶,兄弟俩及所在班工作纪录逐日刷新,先后处理了多次管涌险情。(记者杨清刚、赖瑜鸿 通讯员苏俊杰)

连长向赛潭对自家灾情三缄其口为了谁?

有一首歌唱到:“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在抗洪一线,很多人向记者讲起武警部队七连连长向赛潭时,都说起他对自家灾情三缄其口有点“傻”。

向赛潭并不傻。10日上午,他组织连队转移受灾群众物资,亦如歌中所唱形象:“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

问及家里情况,向赛潭说:“目前家里还好,眼下最紧要的任务就是赶在台风来之前,把灾区群众安置好。”

7月9日凌晨,向赛潭所在部队接到命令,紧急开赴遭受暴雨袭击的苏州,担负抗洪抢险和抗击台风任务。

而在此时,距离苏州千里之外的向赛潭老家湖南娄底市百亩乡,强降雨已经持续了10天,洪水在两天前就冲倒了他家房屋,向赛潭身患风湿的母亲和妻儿只得临时借住在亲戚家。

初知家中受灾,向赛潭第一次选择了沉默不言,没有将情况报告上级。虽然心急如焚,但是部队已经进入战备,随时听令而动,他只能把牵挂放在心里。接到出动命令后,他快速组织连队集结登车,向抗洪一线挺进。到达苏州,连队担负转移受灾群众任务,向赛潭带着突击队在半天时间内转移群众人,转移物资件,比地方领导预留的转移时间提前2小时。

7月9日下午,向赛潭再次接到妻子电话,母亲风湿加重,由于当地洪水未退,医院治疗。他安慰妻子说:“这边抗灾任务很重,你好好照顾妈。”虽然内心十分挂念母亲的病情,但是面对亟待转移的群众,向赛潭第二次沉默了,没有向上级汇报家中情况。匆忙挂断电话,他又带着战士出发了。

傍晚时分,部队政委易善锋得知湖南受灾询问湖南籍官兵情况时,向赛潭第三次选择了沉默不语,他不想说出家里受灾的情况耽误任务、拖累组织。直到易善锋点到向赛潭的名字,他才支支吾吾说了一些,但对于家中房屋倒塌、物件损毁的情况却只字未提。细心的易政委随后拨通了向赛潭妻子的电话,电话那头已经传来哭音,向赛潭家中严重遭灾的情况才被揭晓。

“我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家里的困难再大也是小事,部队的任务再小也是大事。”问及为何一再“隐瞒”家中情况,向赛潭说。去年四月,向赛潭随部队开赴高原驻训一整年,为了演训任务,他休假回家只待了8天就匆匆返营,如今面对家中受灾与抗洪抢险,他毅然选择奔赴一线救灾。

部队党委得知向赛潭家中的灾情比任务一线更要严重,特批他立即休假回家。面对党委决定,向赛潭婉言拒绝:“我是连长,不管是战场杀敌还是抢险救灾,我都应该站在战士前面,带着他们冲锋,母亲和妻儿有亲戚照顾,我要尽全力完成好抗洪抢险任务。”当晚,向赛潭带队奋战到深夜,紧急转移群众90人、物资件,确保当地百姓生命财产安全。

部队领导随即与湖南当地政府部门取得联系,在救援队伍帮助下,向赛医院进行治疗,妻儿也得到妥善安顿。

浩瀚江水,掬水一瓢。在抗洪一线,像向赛潭这样“舍小家,为大家”的军人难以统计。然而,记者从他们身上分明看到:军人绝非无情人,只因两肩扛责任。(殷俊杰记者吴敏)

夜寻“传家宝”

望着“传家宝”平安回到手中,年近八旬的张砚洗老人心中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这一次,他没有再拒绝转移。

昨日凌晨2时许,因连日暴雨导致黄盆河水位急剧上涨,安徽省东至县张溪镇圩堤出现漫坝和部分决口。正在这里增援的武警黄山市支队官兵奉命进入这个镇塔石村紧急转移群众。

救援官兵驾驶冲锋舟,借着微弱的手电光亮挨家挨户搜寻,生怕漏过一个人。行至村西头,支队政治处副主任孙强发现前方有位老人正蜷缩着蹲在屋顶上,洪水不停地拍打房檐,他当即带领冲锋舟上前救人。

“我不走!”任凭救援官兵如何劝说,老人始终固执地拒绝转移。

“这老头平时就倔得很,不帮他把‘宝’抢出来,他是不会走的!”同船的一位村民告诉记者,老人有一方祖传的端砚遗留在屋内,之前来的几拨人要他转移都碰了钉子。

听了这番介绍,入党刚满一年的上士班长黄健主动请缨下水,摸进早已泡在水中的房屋来回摸索。

“在梁上,在梁上!”老人掀开瓦顶,冲屋内喊。黄健顺着房梁来回摸索,几次被钉子扎了手,终于找到一个布包。

“宝贝”找到了,老人惊喜万分!为防止出意外,战士李奇玲和郝胜军依次下水,将布包接力举过头顶,传到老人手中。

“真是太谢谢你们了,救了我的命根子!”已在艇上的张砚洗老人搂着布包,双手紧紧握着黄健的手,久久不肯松开。老人告诉记者,布包中是一块七寸见方的端砚,是祖上从乾隆年间留下来的“传家宝”。这一次,是救灾官兵帮助老人找回了他的情感寄托。(记者马超 通讯员张运东)

来源

解放军报记者部(ID:jfjbjzb)

感觉不错请点赞,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期编审:胡君华

责任编辑:徐小龙张春雨









































治疗白癜风哪家效果最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家医院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dnhj.com/wadwh/197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