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正气养生论(三十三)糖尿病
一、糖尿病
糖尿病以高血糖为主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它因胰岛素分泌不足,以及胰升高血糖素不适分泌过多引起。城市多于农村,常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有家族史,与遗传有关。少数病人与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反应有关。表现为烦渴、多饮、多尿、多食、乏力、消瘦等即三多一少症。它引起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代谢紊乱综合征。血糖显著升高出现糖会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急性并发症,如久病还引起血管与神经病变,糖尿病并发症造成心、脑、肾、眼、神经、皮肤等多脏器损害,影响生活质量,严重时危及生命。其中眼病、肾病和神经障碍为糖尿病的三大并发症。Ⅰ型糖尿病多发于儿童及青少年。2型糖尿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多见35~40岁以上喜食甜食且肥胖的人群)。
二、糖尿病分类:
1、糖尿病按病因可以分为:原发性糖尿病、继发性糖尿病,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糖尿病。
糖尿病分4大类型: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继发性糖尿病。
2、按人群分。
1、新生儿糖尿病
2、小儿糖尿病
3、青年人中的成年发病型糖尿病
4、妊娠期糖尿病
5、老年糖尿病
三、糖尿病病因
1、1型糖尿病一般由自体免疫系统破坏产生胰岛素的β细胞导致;
2、2型糖尿病由组织细胞的胰岛素抵抗(细胞不再同胰岛素结合,使进入细胞内部参与生成热量的葡萄糖减少,留在血液中的葡萄糖增多)、β细胞功能衰退或其他多种原因引起;
3、妊娠期糖尿病则与2型糖尿病相似,源于细胞的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由妊娠期妇女分泌的激素(荷尔蒙)导致。
四、糖尿病早期症状:
1、多尿、多饮、多食最明显特征,早期的肥胖居多,糖尿病持续一段时间后,消瘦多见。许多人无任何症状或伤口难愈合,仅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就诊时发现高血糖。
2、警惕糖尿病并发症
1)耳信号
前苏联医学家发现糖尿病患者耳垢异常增多,而且常常是糖尿病越重耳垢越多。凡感耳痒,且耳垢异常增多,应考虑是否血糖控制不良。
2)口腔信号
口腔烧灼感、口腔粘膜干燥型见牙龈红肿、压痛,牙周组织水肿,牙周袋形成,牙齿扣痛、松动、脱落等。
3)肾信号
微量白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的先兆。有些患糖尿病没有症状,即使患病多年自己仍一无所知,当发现糖尿病时已有微量白蛋白尿。
4)皮肤信号
皮肤瘙痒症、反复出现毛囊炎、疖肿、痈及皮肤溃疡、红斑和皮肤破损等疾病,严重者导致局部组织坏死、坏疽、甲沟炎等,常见肥胖和血糖过高。
5)四肢信号
四肢皮肤感觉异常:麻木、针刺、蚁走感。足底踩棉花感,腹泻和便秘交替,尿潴留、温度感丧失、痛觉迟钝。易发生下肢各种创伤和感染。多从足趾开始,经数月或数年逐渐发展。疼痛从轻到重。
糖尿病并发症:肾病(肾功能衰竭、泌尿系感染)、眼病(视物模糊、视网膜病变)、脑病(脑血管病变)、神经障碍(足部坏疽、四肢酸痛麻木)、心脏病(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肌病)、皮肤病(皮肤瘙痒、皮肤感染)、性障碍(阳痿、月经不调)、呼吸系统疾病(呼吸道感染、肺炎、肺结核)等是糖尿病最常见并发症,导致糖尿病身体虚弱甚至危及生命。
五、糖尿病预防:
1、饮食均衡。喝汤时去掉上面的油,忌食寒凉生冷。注意维生素B族与微量元素补充,控制食量,控制腰围。预防腹型肥胖,男性腰围不超过90厘米,女性不超过85厘米。成年人BMI应该控制在18.5-23.9之间,尽量维持健康体重;
2、合理运动。进行规律有氧运动,每周至少三次,每次不少于20分钟,随身携带糖果、饼干,以便出现低血糖反应时含服。合理用药,控制血糖;
3、主食定量,三餐七成饱。粗细搭配,全谷物、杂豆类应占主食摄入量的1/3;每日蔬菜摄入量-克,深色蔬菜占1/2以上,其中绿叶菜不少于70克。水果适量,种类、颜色多样;;
4、常吃鱼虾蟹贝及禽类,畜肉适量,减少肥肉摄入,限制加工肉类;
5、奶类、豆类天天有,保证每日克液态奶或奶制品摄入。零食加餐合理选择;
6、清淡饮食,烹调注意少油少盐,成人每天烹调油25-30克,食盐用量不超过6克;忌吃动物内脏、蛋黄、鱼子等,严格控制动物油如黄油、猪油、牛油等。足量饮水,戒烟限酒;
7、定时定量,细嚼慢咽;注意进餐顺序:先吃蔬菜再吃肉类,最后吃主食;
8、调整睡眠,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每晚睡不够6小时的,血糖控制最差。睡够8小时,则风险减半;
9、饮水足量,合理选择饮料。成人一天最少喝毫升水。如可乐、雪碧等含糖量高饮料少喝(一瓶可乐约含12块方糖),多喝点白开水、淡茶水、柠檬水等。
10、注重自我管理,保持平和心态,注意了解家族病史。避免不良生活习惯各过劳,自觉减缓心理压力。
六、糖尿病中医调治:
《黄帝内经》记载: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东汉张仲景、唐朝孙思邈、金朝李东垣、清朝叶天士都有糖尿病名方,并有治愈病例;
据历史记载,中国古代很多贤人患糖尿病,如:汉武帝、隋炀帝、韩愈、苏东坡、慈禧太后,民国以来也有汪精卫、胡适之、蒋经国等,
唐代孙思邈《千金方》:“其(消渴病人)所慎者三:一饮酒,二房事,三咸食及面。能慎此者,虽不服药而自可无它;不如此者,纵有金丹亦不可救,深思慎之!”
1、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把消渴病涉及的脏腑定位为肺、胃、肾,为后世医家对消渴病的上消、中消、下消的三消辨证论治奠定基础。
(1)肺胃热盛的消渴病
《金匮要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肺位于上焦,胃位于中焦,肺胃热盛为烦渴多饮,口干咽燥,多食易饥,尿频量多等,适用白虎加人参汤治疗。有清热生津之效,再加入人参增强益气养阴生津的功效,适用消渴病以口渴咽干。
(2)胃热肠燥的消渴病
《金匮要略》:“跌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胃肠位于中焦,胃热肠燥消谷善饥,口渴多饮,溲赤便秘,大便坚硬等。有润肠泄热,行气通便功效,适用消渴病大便干结。
(3)肾气亏虚的消渴病
《金匮要略》:“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肾位于下焦,肾气亏虚口渴多饮,饮不解渴,小便量多,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等。肾气丸(即金匮肾气丸)即六味地黄丸加附子、桂枝组成,阴中求阳,温补肾阳,适用消渴病小便量多。
2、糖尿病古方:
1)汉武帝消渴症宫廷御方:巴戟天、紫河车、大蛤蚧、大海马、海龙、甘杞、金钱板、鹿茸、熟地、粉光蔘、晋耆、当归、覆盆子、女贞子、锁阳、黄精、起阳草、配合飞鼠胰脏,经过精制而成内服。治疗晚期下消型肾气虚的糖尿病
2、民国九年名医陆仲安治疗胡适之身患糖尿病并发慢性肾炎方:生耆四两、云苓三钱、泽泻三钱、木瓜三钱、西党三两、酒芩三钱、法夏三钱、杭芍四钱、炒于术六钱、山萸六钱、参七三钱、甘草二钱、生姜二片。
3、糖尿病保健按摩。
1)养老穴(与传统养老穴不同。在小指这一侧,手腕处有个高起的骨性突起,从这个骨性突起往后大约1厘米。)
方法:经常揉按,只按左手不揉按右手,1天1次,1次10分钟左右。
功效:降低血糖。适用糖尿病效果极佳。
2)然谷穴(脚的内侧面,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
方法:双侧都要按摩,每天5-10分钟。
功效:降糖、平衡水火。
3)鱼际穴(在手掌的大拇指根部。)
方法:每天早晚各按摩1次,每次约3~5分钟。
功效:解表、利咽、化痰。
4)足三里穴(位膝盖膑骨下外侧膝眼下3寸,于胫骨嵴外一横指处取穴。)
方法:按摩两侧足三里穴同时进行,取坐姿,频率约2秒钟1次,按压力度要适当加大,按揉结合。
功效:补中益气。
5)中脘穴(位肚脐眼上四寸)
方法:每次按摩3~5分钟。
功效:辅助消化。
6)地机穴(位胫骨上与腿肚子上有最高点正对着的地方)
方法:按揉几分钟。
功效: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和胰腺的调节功能,防治消化不良、糖尿病、慢性胰腺炎。
7)阴市穴(把腿伸直,膝盖处会出现一个窝)
方法:按揉此穴。
功效:防治糖尿病、慢性胰腺炎。
8)三阴交穴(位内踝上三寸。)
方法:每日早晚各按摩1次,每次约3分钟。
功效:健脾益血,调肝补肾。
9)胰俞穴
方法:两手握拳,用中指掌指关节突起点胰俞穴,顺时针按揉约2分钟。
功效:疏肝利胆,活血化淤,养胰健脾,调和肠胃。
七、糖尿病饮食宜忌:
1、糖尿病宜吃:
1)高纤维食物;
2)含糖低的蔬菜、水果;
3)含钙食物;
4)含硒的食物;
5)含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K及微量元素;
6)五谷杂粮。
2、糖尿病忌吃:
1)忌吃动物油。膳食中脂肪以植物油为主。忌吃动物油,少吃油煎、炸、油酥及鸡皮、鸭皮等含油脂高的,注意控制血脂,避免诱发并发症;
2)忌吃过咸。食盐摄入量每天限制6g以内,不可过咸,少吃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
3)忌高糖饮食,适量碳水化合物,避免过量,血糖迅速升高。
4)忌空腹及餐后吃水果。在两餐之间食用,一般上午10点左右,下午4点左右。
5)忌暴饮暴食。摄入充足的蛋白质,蛋白质的供给量至每日每千克标准体重1.5~2.0g
3、降糖食物
1)苦瓜
古代文献记载,苦瓜可治疗“消渴”(相当于现在的糖尿病)。现代临床报道,苦瓜提取物有显著的降低血糖作用,苦瓜片治疗糖尿病的有效率达79.3%。苦瓜可煎汤或做凉菜,也可绞汁或晒干后泡茶饮。有清暑解热、明目解毒、降血糖作用。
2)鳝鱼
民间流传已久的糖尿病单方。口服克可降低血糖,适用于老年糖尿病。吃鳝鱼的时要注意,最好清炖降血糖的功效才好。
3)葛根
葛根含异黄酮可滋润皮肤、恢复皮肤弹性、减缓骨骼组织细胞老化,有助于钙质吸收,减少骨钙丢失,增加骨密度并阻止骨骼中空消溶。
4)肉桂
性味辛温,具有补元阳、暖脾胃的作用。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肉桂使血中胰岛素水平升高,对糖尿病患者有辅助治疗作用。建议烹调时加入1~3克肉桂末,但肉桂辛热,不适宜阴虚型糖尿病。
5)椰子
椰子汁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含有糖类、维生素以及钙、铁、钾等矿物质。椰子具有清热解渴、补虚驱虫、益气祛风的功效。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椰子浆(即椰子汁)止消渴”。椰子汁具有降低血糖的功效,常饮服对防治糖尿病非常有益。
6)菱角
含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烟酸及多种矿物元素。菱角的医疗作用,在我国医学上评价也颇高。菱角味甘,无毒,安中补五脏,不饥轻身。鲜者,解伤寒积热,止消渴,解酒毒。糖尿病人经常食用鲜菱角,有助于降低血糖和改善其临床症状。但须注意的是,食菱不能过多,否则会损脾导致腹胀泄泻。
7)梨
梨含有80%以上的水分,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元素,尤其糖类及苹果酸的含量非常丰富。梨治疗糖尿病由来己久,有一人患消渴,听医生的话:渴了就吃梨。结果还不等吃完2担梨,病好了。
8)马齿苋
用药方法:取干马齿苋克,用水煎,每天1剂,早晚分服。本方对未曾服用过治疗糖尿病的西药与刚发病不久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
9)瓜皮
西瓜皮、冬瓜皮各15克,天花粉12克。加水煎服。每日次,每次半杯。清热祛湿、利水。用治糖尿病之口渴、尿浊。
刘颐生管住嘴,迈开退,天天针尖刺手指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