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甲沟炎专科治疗医院 >> 甲沟炎常识 >> 突破还原论,要懂点复杂性科学

突破还原论,要懂点复杂性科学

 

白癜风方法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249431.html

不只是战争,在学术研究中,甚至在日常生活中,还原论都已经深入人心。还原论也会导致决定论,似乎这个世界就是确定的,还原论也确实在建立现代科学,在建立现代化世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历史发展到今天,继续局限在还原论就不太合适,甚至有很大危险了。克服还原论的理想工具就是迎接和学习复杂性科学,或者学习真正符合现实世界的科学。如何掌握和学习这些知识,最好的办法就是阅读好书。我认为《战争科学论》就是这样一本好书。

强烈建议大家阅读。

虽然这本书是叫《战争科学论》,但我认为这本书是了解复杂性科学的最佳入门教材。感谢山东老乡胡将军的大作。

前言

战争研究也应该可以采用科学思维方法和工具,而非仅仅采用逻辑思辨式的哲学研究方法。本书并不是要全面阐述“战争科学”的宏大体系,而是要讨论与战争科学相关的一些我们感兴趣的问题,所以书名叫做“战争科学论”。“论”就是讨论的意思。

本书以战争的科学基础和思维方法为主要线索,介绍复杂性科学的主要观点,在复杂网络、大数据和深度学习等方面的新进展,以及它们对复杂系统研究带来的作用意义,讨论面向信息化战争的系统化、体系化、大数据、和虚拟化四种思维方法,探讨战争研究中面临的复杂性问题,最后回归到“战争科学是什么”的讨论上。《战争工程论》的重点在方法学问题上,本书集中在认识论方面,重点讨论如何认识和理解战争的科学基础这个主题。

第1章战争研究的科学基础是什么

1.1从经验到科学的战争研究

1.1.1海湾战争往事

身边同事和美国人对年底“海湾战争”预测的不靠谱:“波森模型”、“爱泼斯坦模型”

1.1.2战争理论的实践性特点

·战争理论的总结起源于实践:孙子《孙子兵法》、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约米尼《战争艺术概论》、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杜派指数”、兵棋设计大师邓尼根《海湾战争》:“让历史告诉未来”

·经验理论到底是不是科学:基于哲学理解、逻辑思辨、经验认识基础上的战争理论积累不够,经验也不足。经验式的理论中蕴含着的科学还需要后面慢慢细说

1.1.3用科学原理理解战争机理

·科学原理和发现对战争的巨大影响:

现代主要的重大科学技术进步,很大程度都是被军事需求牵引出来的,如计算机、互联网、导航卫星、激光技术、核能技术、无人机技术等。最近出现的自动物流技术和机器智能技术才打破这个规律。

年,英国飞机工程师兰彻斯特在英国《工程》杂志提出描述作战行动定量化结果的微分方程,后被称为“兰彻斯特方程”。

冯.诺依曼创造博弈论,纳什给出了完全理性条件下双方在什么时候停下来的纳什均衡,后来博弈论蓬勃发展,称为战争研究和指定国与国策略的重要工具。

OperationResearch出现,称为数学方法应用于战争分析的典型学科。

·科学方法意味着“精确”和“确定”?

美国“机械唯物论”学派:(技术至上注意学派)战争机理的研究尽可能地与数学的精确性和确定性结合起来。以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为首。

杜派为首的历史经验主义学派:抛开数学模型,直接从实验入手,专门通过研究现实中的人们如何博弈,看看究竟会出什么样的结果,并寻找这些决策中的规律,这就是后来发展起来的行为博弈论。

恩格斯:“任何一门科学的真正完善在于数学工具的广泛应用”。

恩格斯强调了数学工具对科学的重要性,但他并没有说凡科学必须“精确”和“确定”,数学也不能与“精确”和“确定”画等号,只是一种科学工具而已。

1.2牛顿科学范式的起源于内容

1.2.1走向科学时代的科学方法

·带来“光明”的牛顿

“世界是运动的,这些运动都遵从特定的规律,而这些规律又是可以认识的”,牛顿力学三大定律、微积分、万有引力定律。

科学只应该处理能被证实的事情,直觉和权威是没有意义的。

·笛卡尔的《方法论》

笛卡尔—牛顿科学体系

第一,绝不盲从,不接受任何自己不清楚的“真理”,只有那些没有可疑之处的命题才能被认为是真理;第二分解问题,越复杂的问题,越要分解为多个简单的小问题来解决;第三,先易后难,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解决问题,简单问题的答案可能为复杂问题提供条件;第四,再次综合,将已经解决的小问题综合起来,看看是否解决了原来的大问题。

笛卡尔强调两点:一是“批判怀疑”的重要性,“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一切皆可怀疑,无论你是什么来头,名头有多大,但求证要非常小心,要凭证据说话;而是逻辑的重要性,一切推理必须符合逻辑,虽然对同一事物每个人的看法可能不同,但通过逻辑得出的结论必须是相同的,并能从实验中得到解释。

1.2.2牛顿范式的“一法两观”

·一法两观:还原论方法、绝对时空观、因果对应观。核心思想是认为这个世界是“确定的”。

·还原论方法:“砖石”组成了世界

·绝对时空观:“宇”和“宙”: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因果对应观:拉普拉斯的“妖”:只要给定足够的初始条件,未来的一切都可以算出来(决定论)。

1.2.3牛顿科学范式的影响和质疑

·牛顿科学范式被无限制的推广:物理学概念被引入社会科学、经济学、军事学等非自然科学领域,用研究“死”的物质对象的物理学方法,来研究“活”的对象的战争,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非常地纠结。

·对牛顿科学范式的质疑:预测经济危机、预测社会动乱、确保股市一定赚钱的软件、确保战争一定取胜的数学公式...

1.3超越牛顿科学范式

1.3.1催生认识论进步的百年世纪

·制造“时空穿越”的相对论:年,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时空转换和质能转换,年又完成广义相对论:预言引力波的存在。年开尔文:“当前,物理学中已经没有什么新东西可以发现了,剩下的事情就是把测量做得越来越精确而已”。

·薛定谔的猫与女神的“滚”:量子,能够表现出某物质或物理量特性的最小单元,年,海森堡提出测不准原理(不确定原理),年,薛定谔设计了著名的蕴含量子力学“叠加态”原理的“虐猫”的试验。

·波粒二象性与“上帝不掷骰子”:推翻了牛顿科学体系的确定性和实在性理论基础,并让包括爱因斯坦在内的很多科学家万分纠结,甚至为此选择走向极端。

·量子纠缠于“鬼魅般的超距作用”:两个相关的量子,不管相距多远,一个量子发生状态变化,而另一个量子也同时发生变化,就像有什么东西仅仅地将它们拴在一起,总是纠缠不休。在年由荷兰科学家通过严格实验证实。

·挑战牛顿科学范式的革命:量子力学:一直被质疑,却总是被证明是正确。

相对论、量子理论打破了牛顿科学世界观的机械思维模式,带来了全新的观念:

第一,时间和空间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并且可以相互转换,能量和质量也可以相互转换;

第二,组成世界的并不是实在的粒子,也可以是能量,在量子层面具有波粒二象性,不是可以无限分解下去的;

第三,因为可以是不对应的,具有不确定性的,有些事情本来就可以平白无故地发生,并不需要什么原因,所以并不能从条件就决定结果,这意味着观察世界的传统因果观、决定论会失效;

第四,世界各部分并不独立而是关联纠缠的,存在着现在还不清楚的关系,这意味着个体不是整体的基础,反而整体才是个体的基础,任何失去整体的个体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第五,正是因为这种整体性,才有可能得到1+12的整体性效果,反过来使得分解还原方法失效。

1.3.2哥德尔定理

·没人能抓着头发提起自己:哥德尔“不完备定理”:不管什么系统,都不可能在自己的系统内部解决所有的问题,必定存在一些在自己系统内部解决不了的问题。

·跳出原有系统,跳出传统思维:“系统之内是常识,系统之外是见识”,常识人人有,见识未必如此。

·未来为何是“不可预测”的:卡尔.波普的三段论逻辑:第一,所有人都会同意,人类的知识和看法,都会对人类的行为产生影响,因而这些行为就会改变人类社会;第二,人类知识是会增长的,总有一些知识只有到了明天才会知道,但今天并不知道明天会发现什么新的知识;第三,这个今天不知道明天才会知道的新知识,也会影响人类的行为,从而改变人类社会和世界。这些不可预测的新知识会如何改变世界,也是无法预测的。因此,人类社会的未来就是无法预测的。

1.3.3应对不确定的未来

·两部兵书与第一性原理:既要简单,又要普适,描述的是最基本的原理,其他都可以看成是它的推论,这就是所谓的第一性原理。约米尼的《战争艺术概论》畅销一时和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的长久不衰

·理解战争的科学思维方法。

第一,如何看待世界,看待战争?这是建立科学世界观、科学战争观的问题。本书从如何利用复杂性科学思想去理解战争复杂系统。

第二,什么才是研究战争的科学方法?这是一个方法论问题。本书介绍复杂网络、大数据、深度学习三种复杂系统的研究工具,以及隐藏在它们背后的如何理解复杂性的原理。

第三,如何科学地思考战争问题?本书不讨论传统的“求异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等哲学上的思维问题,而是从科学原理出发,介绍对信息化战争影响最大的“网络化思维”、“体系化思维”、“大数据思维”和“虚拟化思维”等。讨论如何建立科学的思维模式,以及如何应用到实际的战争研究之中。

第四,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方法?战争是科学吗?如何才能将战争变成科学?战争科学与自然科学有什么异同?约米尼:“战争并不是科学,而是一种艺术”,钱学森:“战争是一门科学”。

·科学的战争思维“有什么用”:A.J.史密斯:如果你们从头到尾听完我的课,你们讲总能看清楚人们什么时候在胡说八道。

战争科学思维的学习可能不会告诉大家怎样指挥。怎样判断,更不会告诉你怎样取胜,但是它却可以告诉你如何进行科学的思考,在许多习以为常的地方去问为什么,将知识转换为智慧;告诉你什么人说的什么话是违反科学原则的,什么人是在胡说八道;它也可以告诉你,沿着什么样的道路,也许你会有不一样的发现,从而提高你辨别方向的能力。

第2章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思想

2.1复杂性与复杂系统

2.1.1如何看待世界、看待战争

·简单系统和还原论思维:1+1=2具有可分解再还原、结果可重复、因果关系明确、状态稳定、可预测的特点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思维:1+1≠2具有动态适应性、不确定性、涌现性、非线性等非还原论性质,以及由此带来的组分相互关联、结构自组织、结果不重复、不可预测等系统特点。

·战争是典型的复杂系统:人是系统的核心部分,武器装备是人手中的工具,每一个自主个体都具备生命特征和适应能力。战争系统是具有适应能力的自主系统组成的。

·复杂性是性质而非现象:钱学森:“不能用还原论处理的,都应归类到复杂性一类”

2.1.2复杂性的概念与产生

·复杂性概念与新科学:年,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在《生物有机体》中首先提出“复杂性概念”。老三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新三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

·复杂性的三大类:成思危的分类:物理复杂性、生物复杂性、社会复杂性

·复杂性如何产生:是生命体,还是机器?

空间尺度:不同成分合成-产生控制结构-实现自组织-涌现出整体性效果,产生复杂系统性质。

时间尺度:不同方向,产生出自组织的行为,形成复杂系统结构的过程(进化),产生出来的系统结果越来越有序。会有混沌状态,什么也得不到,演化结果是不确定性的,具有偶然性。

系统从简单性到复杂性是一个递进但是跳跃的过程。

战争系统需要我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ddnhj.com/wahl/114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