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意渐浓,很多平时血糖平稳的糖尿病患者,这时却发现血糖变高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怎样才能把血糖控制平稳呢?就让我们跟着南阳医专一附院内分泌科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因为冬季受气候因素影响,患者往往在这个季节容易出现血糖失控、血压升高,突发心脑血管意外等。特别需要警惕的是,寒冷还会引起外周血管收缩,对那些原本就存在下肢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容易诱发“糖尿病足”。因此,糖尿病患者在冬季一定要格外当心,加强自我保健!
那如何控制好血糖,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呢?
01
注意保暖
寒冷会刺激交感神经,使之兴奋,使体内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增加,易使血糖升高、血小板聚集而形成血栓,使血压升高,激发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冠心病症状加重,诱发心绞痛等。
糖友要及时地增加衣服,穿衣要以保暖、舒适为主,并戴上帽子和手套,以免感冒、冻伤;对于爱美的女同志而言,千万不要为了美丽失去了温度。一旦感冒,医院治疗,切不可拖延等待。出门务必戴口罩,避免去人员密集场所(注意疫情防控)。
注意:电热毯、暖宝宝都是冬季常见的防寒装备,但糖友使用起来一定要格外注意,以免发生烫伤等意外
对于糖尿病病友来说,常伴有下肢微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导致足部对冷、热、疼痛等刺激不敏感,甚至可以说是麻木,特别容易受伤,因此冬季更应好好保护足部。避免肢端皮肤受损,即使轻微损伤也可导致严重坏疽,因此在生活中要格外注意。
糖友们应每天都要检查自己的双脚,看看脚底的皮肤有无红肿、皲裂、水疱、挤压伤、脚癣、抓伤和足趾变形等,若发现水疱、皮裂、磨伤、鸡眼、胼胝、足癣、甲沟炎等应及时处理和治疗,不可自行修剪。
应选宽大、舒适且合脚的鞋子,鞋子要保暖、柔软,透气性要好,以布鞋、旅游鞋为佳,不要穿皮鞋,尤其是尖头鞋更不能穿。穿鞋前要检查鞋内有无异物,不要光脚穿鞋,脚趾甲不能剪太短。
糖尿病患者一定要选择舒适、透气的棉袜子,袜子不宜太小,也不能太大,袜口不宜太紧,以免影响足部血液循环;袜子的内部接缝不能太粗糙,否则会对足部造成伤害。尽量选择浅色系袜子,以便在足部皮肤破损时,能及时发现血迹或脓性分泌物,袜子要经常更换。
在冬季睡前用热水泡脚可以御寒、强身健体,促进血液循环,但泡脚要掌握好水温(一定要用温度计测量水温),一般水温不超过37℃,避免烫伤,泡脚5-10分钟即可,洗后一定要仔细擦干。足部干燥者涂抹保湿乳液,防止皮肤皲裂。
02
注意饮食
糖尿患者本来就多食,尤其是在冬天,气温下降,出汗减少,各种消化液分泌增加,食欲就会变得旺盛,这也是血糖升高的因素之一,糖尿患者在冬季要少肉多菇喝牛奶。
「少吃肉」
天冷大家都爱羊肉、火锅等高油脂、高热量饮食。但这类饮食容易造成能量过剩,不利于血糖的控制。建议每天不要超过克的瘦肉,更不要吃五花的牛羊肉。
「多吃蘑菇类」
蔬菜中的膳食纤维对于血糖的控制起到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要搭配吃各种没有纤维感的蘑菇类,它们的膳食纤维含量丰富,平均3.7克/克,与白菜、萝卜炖在一起,可以延缓升高血糖,饱腹感效果最佳。
「早餐不喝稀饭喝牛奶」
很多糖尿病患者,冬季早餐习惯热乎乎的粳米稀饭(血糖生成指数为)、糯小米饭(血糖生成指数为)和面条(血糖生成指数为55),虽然好消化但也容易升高血糖。
不妨把这些高血糖生成指数的食物换成低升糖生成指数的牛奶(血糖生成指数为27),这样餐后血糖就平稳得多。
03
注意体育锻炼
运动是糖尿病综合治疗措施的重要一环。在冬季运动需控制好几大要素:运动时间不能太长,可根据自己身体情况随时调整;运动节奏自己要学会控制,逐步加大运动量。
室内运动与室外运动相结合
室外温度低,可增加室内运动的时间和形式,比如原地快步走、原地跑步、瑜伽、健身自行车等一些运动方式,都是不错的选择。
除了餐后在家中适量的运动以外,在天气不错的午后,还可以去有塑胶跑道的运动场,去公园和一些室内的健身场所,快步走、打球、跳舞、打拳,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运动前一定要热身5-10分钟。
04
注意规律合理用药
无论是口服降糖药,还是注射胰岛素,都不要随意停药。冬季血糖容易升高,糖友更要严密地监测血糖,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治疗,病情较轻者可半个月检测1次,病情较重者可3-5天或每天检测1次。有异常及时就医,调整药物用量。
05
注意保持情绪稳定
许多糖尿病患者在寒冷的冬季易出现焦虑、紧张、沮丧、担心、无助等负面情绪,冬季景色萧条,加上平时出门活动少,朋友很少聚会聊天,容易出现情绪波动,这些负面情绪除了能使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之外,还可促进肝糖原分解,使血糖升高,导致病情加重或降低治疗效果。
所以糖友应学会控制情绪,保持情绪稳定。要多和他人交流,学会自我调节和减压,尽量减少情绪波动,必要时要求助心理医生,不要让自己长期沉浸在负面情緒当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