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这些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个名词——“口腔敏感期”。
口腔敏感期是指用口进行的味觉、触觉过程,此时儿童用口来认识这个物质世界,建构自己的大脑,和心理世界。这个时候无论大人怎么阻止,宝宝都会把手或者其他够得着的东西放在嘴巴里,一般这个过程会从出生不久持续到1岁左右。
这时候家长可千万不要去阻止宝宝,如果此时口腔敏感期没有得到满足的话,可能会推迟,表现为两岁开始突然很爱咬人咬东西,啃手指。
当然咬指甲可不光是有这一个起因,幼儿园的小朋友有这个习惯有些是与情绪有关,比如分离焦虑或是其他原因。家长需反思是否有父母关系不好,或是家长及老师有批评宝宝等情况,给小朋友带来了压力。宝宝通过咬指甲来抚慰自己,减轻内心的紧张不安,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习惯。也有些宝宝喜欢咬指甲是因为未养成剪指甲的习惯,或者模仿身边其他人咬指甲形成了习惯。
长期有吸吮手指或是咬指甲的习惯会造成一些不良后果,比如下颌发育不良、牙齿咬合异常、甲沟炎或甲床炎等,更会因为手指未清洗干净造成胃肠道疾病。
那么我们需要做什么呢?
首先宝宝几个月大刚开始吸吮手指时无需过多干涉,只需要保证手指以及玩具被清洗干净即可;开始添加辅食之后,食物要多变,及时给宝宝训练咀嚼能力。
有些家长会用一些辣椒或者很苦的食物涂抹在手指上,让宝宝形成手指是辣的或是苦的这种错觉。
也有家长采用鼓励的方法,在孩子完成一段时间不吃手的目标时给予表扬和鼓励的方法,促使孩子戒掉吸手指的习惯。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最后能达到宝宝不会主动吃手的目标,都可以。
咬指甲的习惯一般出现在3-6岁或更大的时候,这时家长不要强行责备他,找到他咬指甲的原因,如果是因为情绪因素,家长可与宝宝加强沟通,构建亲密的亲子关系,在其咬指甲时转移注意力。
但是,如果孩子已经出现牙齿或者骨头的问题,我们就需要忽略其安全感的因素,直接就医询问医生一些强制方法了。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