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锋·系统医学:寻找医学原问题之答案,[].医师报,-9-21(9)”
凌锋教授
在普通人眼里,医学是祛病延寿之术;在科学家眼里,医学是科技应用的一个方面;在经济学家眼里,医学是一种特殊的交易。
医学的本质是研究生命,医疗的功能是帮助他人解除病痛。然而,人体是可以分解的,但生命是不可还原的;疾病是可以定义的,但痛苦是不能量化的。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分科越来越细,对医学的解释越来越多远,这也使得医学变得越来复杂。
各种说法都有道理,但都不全面。每个说法都有自己的道理,但又都不对医学这个整体负责。这就是我们所面对的医学理论现状——学说很多,而且越来越多,但医学到底是什么?医学精神是什么?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清楚的说法。
系统医学确定了两条基本公理
系统医学理论建立在公理系统、数学表达和实验检验三块基石之上。在人文方面,系统医学还有一个特有的伦理支柱,就是对“善”的追求。这就是医学理论有别于其他学科理论的复杂性所在。医学如果没有科学和人文这两者的结合,就无法完美地建立起一个医学的理论。
系统医学的建立,不是去解决某个具体的疾病,而是要针对医学原问题找到答案——什么是疾病?为什么治疗是可能的?治疗的本质是什么?什么是治疗的基本原则?
现在我们就来简单说说系统医学理论构成。按照上述科学范式的要求,我们首先为系统医学确定了两条基本公理——
公理一:对于生命系统中的任何一个“基本的内稳态”,如体温、血压、心输出量,都对应一个“唯一”的功能函数来对其进行调节。内稳态是该功能函数使输入成为输出所组成的自耦合系统的吸引子。
公理二:生命是一个具有自我康复能力的系统。
需要解释的是,系统医学不仅将生命视为一种稳态,而且是一个无数稳态的集合。因此,根据公理一关于“任何一个基本稳态都对应着一个唯一的功能函数”的定义,系统医学认为健康和疾病在本质上都是个体化的。所以,当我们指某个人的内稳态偏离时,指的是相对于日常多个健康时刻的平均值差异,而非相对于多个健康个体的统计平均数的偏离。此外,在判定任何一个特定的个人是否“健康”时,除了诉诸于主观感觉之外,还要看其所有内稳态在此偏离下能否长期维系。若能维持,则无需干预。
这些理论是否成立,不是一日之功,要假以时日,用时间来检验。
(本文根据凌锋教授在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年会会长报告整理)
《医师报》9月7日12版
扫码查看往期报纸
往期回顾
?韩启德:警惕医学技术发展走向以资本为导向,为少数人服务!
?张雁灵:医疗技术日益发展,但不能让医学与病人渐行渐远、以挫伤医生的热情和职业精神为代价!
?曾益新:让医学有情怀,让科学有温度,抓好源头,培养具有人文情怀的年轻医师!
?许嘉璐:对“物”理解越深入,距离“心”就越远!希望中国走出兼通文理、融合医学人文的领路“孩子”!
?9月起,这些政策将影响全国医生!
?我不哗众取宠,我叫医师报,这是我的新名片!
编辑、排版:《医师报》毕雪立
过往的君子帮点赞哈~~老板说点赞满给小编加鸡腿~~??????
赞赏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