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真菌性皮肤病
真菌性皮肤病由致病真菌感染所引起,可分为浅部真菌和深部真菌两大类。在中国90%以上的真菌病属浅部真菌病,真菌只侵犯表、角质层、毛发和甲板。侵犯皮下组织和内脏的称深部真菌病。真菌性皮肤病指手,足,甲癣指(趾)间及掌、跖皮肤的浅部真菌感染,称为手癣和足癣,侵犯指(趾)甲者称为甲癣。足癣在浅部真菌中发病率最高,而且是产生手癣,体癣,股癣的根源,应积极防治。
02
皮肤癣菌病
1、头癣:头癣是一种头皮毛囊的皮肤癣菌病,通常可导致炎症性或非炎症性脱发,主要发生在青春期前儿童。头癣在显微镜下有三种类型:发外型、发内型和黄癣。临床表现为脱发和鳞屑病常伴炎症反应。
2、体股癣:体癣和股癣是指光滑皮肤表皮的皮肤癣菌感染,股癣系专指发生于腹股沟、会阴、肛周和臀部的体癣。患病初期时皮肤发红,出现针头大或米粒大小红色斑丘疹、小水疮、但边缘清楚,随着病情进展,皮损逐渐向外扩大,而中心部分愈合,扩张的边缘可见明显的水疮、丘疱疹、多同心圆形,面积可大可小,自觉瘙痒。发病率的高低受气候条件、患者职业或生活习惯、卫生状况、机体抵抗力等诸多因素影响。
3、手足癣:手癣和足癣是指发生在手足皮肤且除其背面以外部位的皮肤癣菌感染。尤以足癣常见,人群患病率高达30%-70%。易感因素为气候湿热、足部多汗少脂以及局部欠透气、患糖尿病等。手足癣分为三种类型:鳞屑角化型、水疱型、擦烂型。鳞屑角化型主要表现为皮肤角化过度、粗糙无汗、干燥、有鳞屑、角化和破裂,可引起疼痛。水疱型表现为散在或群集的深在性小水疱,发生在掌跖或指(趾)间,自觉症状为剧烈瘙痒。水疱可继发感染,引起淋巴结炎等。擦烂型往往与水疱型混合存在,趾面皮肤浸渍发白,常因搔抓除掉浸渍的表皮,露出红润的湿烂面,易继发细菌感染引起淋巴管炎、丹毒、蜂窝组织炎等。
4、甲癣和甲真菌病:是由是由致病性真菌引起的甲板和甲下组织的真菌感染。真菌往往来源于手足癣,侵犯指甲的真菌主要是红色癣菌,侵犯趾甲的多半是表皮癣菌,少数是白色念珠菌及红色癣菌等。为一常见病,多发病。年龄愈大,愈易感染。肥胖和糖尿病、HIV感染、滥用抗生素及肾功能受损的患者易发生此病。
03
花斑癣和马拉色菌毛囊炎
两者为同一种嗜脂酵母—正圆形糠秕孢子菌引起的不同皮肤病变。花斑癣亦称汗斑,表现为细碎脱屑的斑片,伴色素沉着和或色素脱失。马拉色菌毛囊炎又称糠秕孢子菌毛囊炎,表现为痤疮样丘疹。在正常人皮肤可寄生此菌,但在多汗、多脂、不勤洗澡、不勤换内衣、患有慢性病、营养不良时,或接受皮质类固醇治疗的病人或慢性感染时容易发病,热带及亚热带地区较为多见,以青少年发病为主,16-40岁为高发年龄。人体上半部毛囊皮脂腺丰富,为本病的好发部位。
04
皮肤粘膜念珠菌病
念珠菌病是指念珠菌属所引起的感染。30-50%的正常人的口腔和消化道中可以分离出念珠菌。正常妇女生殖道念珠菌带菌率也高达20%。念珠菌是人体正常菌群之一,为条件致病菌,易引起粘膜、皮肤和甲的感染,常见的有阴道念珠菌病、念珠菌性龟头包皮炎、皮肤念珠菌病、甲念珠菌感染、慢性粘膜皮肤念珠菌病5种。
05
真菌性皮肤病的特性
一.外界环境与癣的流行有重要关系:真菌喜在潮湿环境中生长繁殖,故本病好发于趾间,并多见在湿热地区和炎热夏季发病或加重。二.致病真菌传播场所广泛以致预防颇困难:引起本病传播场所相当广泛,可以通过公共物品,象拖鞋、浴盆、脚盆、毛巾、理发工具等而使病原菌广为传播。由此可见,上述公共场所必须有严格管理制度和消毒措施,否则欲控制其发病率则不容易实现。三.真菌性皮肤病的传染性导致发病更严重:浅部真菌病是具有一定传染性,既可自身传染,也可传染他人。本病传染方式:一则直接接触传染,如头癣的发病往往是直接接触罹患头癣的儿童或患有癣病的动物后引起;二则间接接触传染,如经常使用癣病患者用过的东西,象拖鞋、枕巾、擦脚布等就可能发生癣。
真菌性皮肤病主要病因是真菌引起的一系列感染性的症状,不仅仅危害到患者的肌肤,还会影响毛发,指甲和黏膜。真菌很喜爱潮湿的环境,所以夏季容易滋生。当人体皮肤上有适合真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时,就容易发生癣病。比如夏日人容易出汗,皮肤容易潮湿,如不保持干燥,容易感染真菌而发生灰指甲等癣病;而且,身体上如果有了一种癣病,还会通过自身传播而使其他部位也发生癣病。
06
危害
危害一,真菌性皮肤病病人会出现大量的脱屑这会让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物质同时缺失,面色苍白、精神不振等也是各类真菌性皮肤病病症中的一个典型的现象。危害二,真菌性皮肤病对人的脏器也是能够产生损害的,会让病人有肝肾等系统损害,乃至有继发感染的病症察觉,适当患者的肝肾功能衰竭或是患者的电解质发觉紊乱,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泛发型真菌性皮肤病的浮现还会在患者皮肤上迅速显现米粒大小的脓包,同时并发关节肿痛和高热症状。危害三,病人的病况加重发展到红皮型真菌性皮肤病时,全身皮损面积起到了70%上面。皮损部位也很容易导致细菌入侵,长时间没有给予诊疗的话就会引发败血症,乃至引发患者死亡。
很多患者对真菌性皮肤病不够重视。例如足癣,很多人就认为“这不算病,三四十年都过去了,也没什么问题啊”,专家指出,这种观点是非常错误的。真菌性皮肤病除了有瘙痒、变色、异味,有时伴有疼痛外,对身体健康也是不可忽视的威胁,并且对人们的生活质量有着诸多影响。真菌性皮肤病会给个人和家庭成员的身体健康带来诸多威胁。这一类疾病可能会随着身体部位之间的接触,使其它部位患上皮肤癣;脚趾甲的灰趾甲症状如果严重的话,指甲可能会弯曲变形插入指头旁边的肌肉內,引发急性甲沟炎;甚至真菌还会入侵人体深部组织,引起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感染,危害生命。不仅如此,真菌性皮肤病具有高传染的特性,会给患者的家属带来健康的隐患,尤其是抵抗力较低的老人和孩子,影响全家人的健康。
07
治疗误区
1.正确使用外用药:有的患者得了此类疾病,症状消失,也不痒了,就不再用药。谁知道过不了多久,又会复发,只好重新用药。这样反反复复了几次也没好。其实,症状消除后,真菌仍然存活在皮肤鳞屑或贴身衣物中。遇到潮暖环境,又会大量繁殖,导致癣病复发。因此,外用抗菌药物治疗癣病,表面症状消失后,仍要坚持用药1至2周。
2.滥用激素类药物:有的人被真菌感染后,往往会很着急,用激素类药膏(肤轻松软膏、地塞米松软膏等)涂抹,该类药物有很强的抗炎作用和免疫抑制作用。殊不知,滥用激素软膏,会造成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多毛等副作用。而体癣、手足癣、股癣等是由于真菌感染引起,涂擦激素软膏往往只能起到一时的缓解,但由于抑制了免疫作用,反而促进了真菌繁殖,加重病情。
3.不注意个人卫生:防止真菌感染复发,要避免贴身衣物中残存的真菌引起癣病复发或外部再感染,可常换、常洗、常晒贴身衣物,不要与别人共用毛巾、鞋袜、拖鞋、脚盆、擦脚巾以及指甲刀等用品。
预防:真菌性皮肤病可以治愈,但容易复发或再感染,正确的预防措施对降低复发、减少传播至关重要。
1.注意个人卫生,如自用拖鞋和浴巾。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穿透气性好的衣物。浴室和厨房最好常保干燥、袜子和其他衣物要分开清洗。
2.注意公共卫生。
3.家庭成员或宠物有癣病者应积极治疗,对污染的衣物应采取晒、烫、煮、熏等措施,对带菌的毛发、鳞屑及痂皮等应采取焚毁。
4.患糖尿病的人容易发生癣病,因为皮肤里含糖量增加,为真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养料;长期使用激素或患有慢性病的人、长期照射X线的人,由于机体抵抗力降低,也会给真菌感染创造机会,因此需要特别加强皮肤防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当前时间: